江西撫州:后來誰與子爭先?

本報記者 鄭少忠文/圖

2020年07月15日07:0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圖為撫州風光。

  “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唐朝詩人王勃對先賢的贊美力透紙背,溢於言表。

  “吾邦山水秀,雄麗冠江右”,元代理學大家吳澄對家鄉撫州的贊許,用情至深,感人肺腑。

  悠悠撫河水,彈奏著贛撫古韻的百世華章﹔巍巍擬峴台,見証了“才子之鄉”的千年輝煌。

  撫州好古老!漫步在金溪縣滸灣鎮,感受一下明清時期中國江南最大的雕版印刷中心的“書卷氣”,你一定會對“文化之邦”有更深切的感悟﹔再到樂安流坑村、宜黃棠陰等古建筑群去轉轉,到黎川、南城的船形屋去看看,領略下這些“千年古村”的氣勢恢宏,你沒法不被這些獨特的贛式民居古建筑群所震撼——撫州古稱臨川,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在此漁獵種植,繁衍生息。撫州夏時境屬揚州,春秋迭屬吳楚。漢置南城縣(公元前202年),三國時設臨川郡(公元257年),開啟撫州建郡之始。隋設州(公元589年),撫州始名。新中國成立后這裡一度設地區,2000年設市,撫州翻開了新的歷史篇章。

  人文鼎盛,群星璀璨,撫州好厚重!作為贛文化的重要支柱,臨川文化獨樹一幟,光耀華夏。唐宋八大家,臨川居其二﹔宋詞四始祖,撫州佔其半。王羲之臨池學書成墨池,砥礪萬千學子﹔陸九淵筑亭講學弘“心學”,啟迪多少后生?王安石“三不足”變法驚天地,激勵無數仁人志士﹔湯顯祖“臨川四夢”泣鬼神,呼喚幾多人間“至情”!晏殊晏幾道高潔真情,開宋詞先路、創宋詞高峰﹔歐陽竟無繼往開來,倡“弘法愛國”先風,導中國近代佛學“學院化”“專業化”“學術化”先河。古江右十大名醫,撫州居其七,“建昌藥幫”威名揚四方﹔江西歷代進士萬余名,超全國1/10,撫州竟佔江西的23%,“文化之邦”美譽自古傳。

  “臨川好,柳岸轉平沙……春到滿城花。”穿越時空隧道,行走在“岸闊人家遠,天高樹影低”“遠色入江湖,煙波古臨川”的贛撫腹地,吟誦著這些流傳千古的優美詞句,體會宋代詩人陸游筆下的“纖纖女手桑葉綠,漠漠客舍桐花春”的意境,你是不是會感到無比的愜意,發出由衷的感嘆:撫州好俊秀!撫州自然環境優美,森林覆蓋率高達66.3%,紅色、古色、綠色旅游景點交相輝映,古村落、古建筑等歷史遺存保護完好,有國家級、省級自然保護區7個,國家級、省級森林公園12個,大覺山、麻姑山等一大批風景名勝區漸次鋪開,好一幅色彩斑斕的山水畫卷。

  “襟領江湖,控帶閩粵”,撫州地處長三角、珠三角和閩東南三角區腹地。腳踏這片厚重的土地,仰望一下歷史的星空,你除了驚嘆於撫州的古老厚重、俊美富饒之外,是不是還會感悟到時代的重托?資溪面包、南豐蜜橘、廣昌白蓮、崇仁麻雞、東鄉生豬、黎川香榧、臨川西瓜——這些傳統的優勢產業,正在書寫新時代興市富民的新篇章。而文化旅游、電子信息、醫藥健康、數字經濟、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等新產業、新業態日臻完備,傳統的農業大市正大步邁向現代化生態經濟強市。作為國家傳統的重要商品糧基地,撫州正奮力書寫治山理水、顯山露水的大文章。

  古臨川:千古風流今猶在。

  新撫州:后來誰與子爭先?

(責編:毛思遠、邱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