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省鄱陽縣的一處安置點,工作人員(左)為有需要回家拿取物品的村民登記(7月25日攝)。 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地處贛北的江西鄱陽縣昌洲鄉四面環水,素有“島鄉”的稱號,半月前,洪水把環繞島鄉的圩堤撕開一個口子,15個行政村、23平方公裡全部受淹,全鄉1.4萬余名群眾有序轉移。群眾放心離開,離不開留守家園的“守門人”。
“我們平均每個村都有十幾名村、鄉兩級工作人員留守,幫助村民看家,拿取重要的物品,查看退水的情況,還有就是打掃清理。”高建說。作為昌洲鄉的常務副鄉長,高建是留守的“守門人”之一,他每天都要在被淹的村庄駕船往返至少四趟,“轉移的時候,村民們能隨身帶走的東西有限,很多人都會需要回家取點生活必需品,我們得協助他們,為他們保駕護航。”為了保証安全,高建每次最多允許3位村民上船,所有人必須穿戴好救生衣,回家全程由他親自陪同,拿取的物品數量也不能過多,拿到東西后迅速返回安置點,“我們寧願多跑幾趟,也要保証安全。”
徐小花是昌洲鄉馬湖村的村婦女主任,從7月8日開始,她每天都要乘船進入被淹的馬湖村巡查,用手機連線安置點的村民,拍攝各家各戶的視頻圖片資料給他們,讓他們了解退水的情況,此外,隨著水位降低,她還要和其他同事一起打掃村子,布置消毒事宜,“我們的工作就是留守,等待鄉親們回家。” 作為江西第一人口大縣,此次洪澇災害已致鄱陽縣15萬余人緊急轉移安置,成千上萬的“守門人”留守村庄,替大伙看護家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