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28日15:40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大街小巷上的廉政公益宣傳牌,吸引眼球,成為萍鄉市湘東區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專題教育片《忠廉凱豐》,汲取湘東歷史和家風文化之精髓,讓人回味悠長﹔廉政皮影戲《清官顏培天之壓艙石》,唱出了廉政的時代強音,震撼人心﹔湘東區廉政文化教育館開館,融合多元化科技元素,強化警示教育﹔開設“廉政課堂”,宣傳教育載體豐富多樣,弘揚清風正氣……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近年來,湘東區著力搭建廉政文化平台、打造清廉湘東品牌,借助文化的感染力、吸引力、滲透力和親和力,不斷延伸廉潔文化觸角,廣泛培育廉潔文化之花,使廉政教育逐步從“呆板文件”走向“活潑文藝”、從“單一會場”走向“多元廣場”、從“被動參觀”走向“主動參與”,煥發出勃勃生機與活力。
用好湘東名片,讓廉政教育活了起來
萍鄉市湘東區不斷創新廉政教育模式,以現有特色資源為依托,充分挖掘本地廉元素,建成了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廉政教育基地和廉潔文化示范點,成為黨員干部接受廉政教育的主陣地和“大課堂”。
依托紅色資源,打造凱豐故裡黨員教育綜合體,設有凱豐故居、初心廣場、凱豐生平業績展館、“智慧黨建”教育體驗中心、廉政文化教育館。自綜合體建設以來,已有市內外160多個單位10000余名黨員干部到此接受黨性教育。
依托歷史資源,在麻山鎮善洲村建設廉政教育基地--念純園,採取牆體石刻、雕塑、景觀造型、詞賦篇章等形式,集中展示“古代廉吏”顏培天的勤廉事跡和優良家規家訓。如今,清風走廊、廉政文化牆已成為黨員干部、村民們最愛光顧的地方。“我們農村黨員和群眾在家門口就能接受到廉政教育,提神醒腦又接地氣。”當地村民稱贊道。
依托地方特色,統籌規劃、一體推進“一鎮一品”廉潔文化示范點建設,打造湘東新湄廉政八景、荷堯廉政農民畫展館、排上劉型紀念館、下埠黃愛堂公園、臘市竺園廉潔文化長廊、白竺陳述彭院士家風廣場、峽山口日星廉潔文化社區等一批有影響有質量的示范點。一個個廉潔文化示范點成為了承載廉潔文化基因的“活字典”,引領廉政思想風尚的“活地標”。
同時,全面推進廉潔村社、廉潔醫院、廉潔學校、廉潔機關、廉潔企業建設,形成了全面輻射、遍布城鄉的“廉文化”工程格局。
擦亮湘東品牌,讓廉政教育動了起來
“作為干部家屬,要以更高的要求,當好廉內助,把好家門、守好后院。”在湘東區“清風常伴 、廉潔齊家”家庭助廉活動中,一名干部配偶朴實而真誠的話語贏得與會人員自發的掌聲,這是湘東區推進家風建設系列活動筑廉的一個縮影。
湘東區通過召開全區領導干部作風建設大會、舉辦“清風常伴 、廉潔齊家”家庭助廉、誦讀家風故事、領導干部配偶助廉倡廉簽名、“好家風、好家訓”書畫攝影作品展、“廉潔家庭”評選等系列活動,推進黨員干部廉潔家風建設。
常態組織新任科級干部開展廉政談話、廉政參觀、廉政測試、廉政承諾等“四廉”活動,對全區新任村“兩委”干部分批分期進行廉政培訓,對新任村支部書記由區紀委書記上專題廉政黨課,切實把好重要關口,強化黨員干部的廉政意識。
“太震撼了,我從來沒有想過一台以勤廉為主題的演講比賽能讓人如此興奮,如此走心。”去年,一場“我身邊的勤廉故事”演講比賽吸引了廣大黨員干部,大家都感同身受,記憶猶新。
萍鄉市湘東區通過組織開展廉政燈謎競猜、“我身邊的勤廉故事”演講比賽、黨紀條規知識競賽、廉政攝影比賽等活動,提高廣大黨員干部學廉、知廉、守廉的積極性,用廉政知識教育人、鼓舞人、鞭策人,讓廉潔文化深入人心、融入血脈。
創作湘東精品,讓廉政教育實了起來
為加強萍鄉市湘東區廉潔文化建設,弘揚湘東傳統表演藝術,貼近群眾、融入生活,該區積極探索廉政文化精品創作路徑,從本土傳統文藝入手,運用皮影戲、春鑼、採茶劇等本土傳統表演藝術,將廉政故事以“可歌、可舞、可誦”的形象化形式表達出來,通過拍攝《忠廉凱豐》專題教育片,創作《扶貧“奶酪”動不得》春鑼劇、拍攝《清官顏培天之壓艙石》《一切聽組織的》《克己奉公的劉型》廉政皮影劇、制作《打傘破網除黑惡》春鑼廉政曲藝、創作《日星廉潔之歌》花鼓戲等作品,生動講好湘東精彩的反腐倡廉故事,進一步打開了廉政文化新視窗,讓觀眾在感受傳統文化的同時品味湘東的清風廉韻。
“這樣的廉政文藝作品既通俗易懂又有文化底蘊,讓老百姓更容易接受,也深受廣大黨員群眾的喜愛。”湘東區文化館負責人介紹道。
不僅如此,湘東區還創新方式,舉辦廉政楹聯書畫大賽,用傳統楹聯藝術表達廉意,促進黨員干部傳承和弘揚古今廉政文化,正心修身,修德守廉。以民間手工藝術體現廉韻,舉辦“凝聚正能量,展現新作風”為主題的廉政手工藝作品征集活動,征集到木雕、農民畫、十字繡、皮影等作品近百件,這些作品以小見大,潤物無聲,反映了全面從嚴治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生動實踐,寓意了敢於擔當、公正廉明、無私奉獻等優良品質,傳遞清廉務實的價值觀念,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通過這些文化藝術形式傳送廉政“清風”,使黨員干部在美的藝術享受中得到啟發、接受教育。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