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14日17:05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樂安河畔,江西樂平,洪浩故裡,馬氏文章,一座源遠流長的文化名城,容納了95多萬人口居住、工作和生活,被譽為贛東北明珠。
近年來,樂平市因地制宜,盤活既有房產資源,大力發展社會組織,深度融入機關力量,搭建智慧黨建平台,使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在較短時間內取得明顯進展,探索出一條具有樂平特色的城市基層黨建新路。
巧打“服務牌” 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成為惠民“主陣地”
繼東湖市民之家2017年8月面向公眾開放后,2019年7月底,該市又一市民之家——天湖市民之家向市民開放。從此,城北的居民和東湖社區的居民一樣,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全方位、全覆蓋、全天候、一站式”的黨群服務和社區服務了。
“市委市政府在天湖公園建了一個市民之家,給我們老百姓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生活場所,我們平時沒事可以到這裡來休閑娛樂。”天湖社區居民闞春蘭說道。
近年來,樂平市堅持把環境最優美、交通最便利、城區最中心的國有房產讓渡出來,精心打造溫馨的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市民之家),為居民提供優質便捷的服務。在東湖和天湖分別重點打造了建筑面積3335平米和2000余平米的中心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可服務輻射周邊6萬多城市居民。
巧做“惠文章” 社會組織成為城市黨建最強“朋友圈”
“近期氣溫比較高熱,請各位家長一定要看好自己的小孩,嚴防溺水發生......”8月13日,東湖名都社區“幫幫團”團長周正中帶領“幫幫團”成員在大地豪城小區進行防溺水宣傳。
除此之外,周正中一般每天早晨7點鐘出發,到社區重點路段對攤販擺放進行規范,9點鐘到小區進行政策宣傳,11點半到學校門口護送學生,下午繼續巡邏。這是他忙碌又充實的一天。
周正中今年70歲,他所在的“幫幫團”是在當地基層黨委引導下成立的一個街道公益組織,志願服務內容包含交通疏導、環境整治、消防治安、維穩調解、文藝宣傳、愛心幫扶等。自2017年8月成立以來,“幫幫團”迅速發展壯大,成員由剛成立時的10余人發展到如今逾1700人,覆蓋25個社區,社會愛心人士、退休黨員干部、機關單位職工等都積極參與。
2020年8月,洎陽“幫幫團”入選中國文明網“最佳志願服務組織”。這是樂平大力培育發展社會組織尤其是公益社會組織,集聚整合各方人力資源,不斷擴大城市基層黨建“朋友圈”,引導公益社會組織積極參與城市社會治理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該市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在公益社會組織建立6個黨支部、23個黨小組,實現黨的組織全覆蓋,引領公益社會組織健康發展。
巧念“融字經” 機關力量成為社區黨建“好幫手”
8月8日是星期六。一大早,東風社區大門口,一群穿著志願服務馬甲的年輕人已經忙開了。他們或幫小區清掃垃圾,或散發宣傳單,顯得非常忙碌。這群人不是社區干部,而是與社區結對共建的在職黨員,主動到社區開展志願服務。
“我們利用周末休息的時間到社區來參與志願服務,增進了對社區工作的了解,感覺很有意義。”正在東風社區打掃衛生的樂平市委組織部辦公室主任付張偉說道。
“社區干部工作紛繁瑣碎,有了在職黨員的加入,感到身上的壓力輕了不少。”東風社區黨總支部書記程有琴說道。
近年來,該市大力開展市直單位與社區結對共建和在職黨員進社區活動,市直單位黨組織到結對共建社區黨組織報到並簽訂共建協議,3300多名在職黨員到居住地所在社區報到。同時,為了加強在職黨員的管理,該市創新組織設置,在23個社區的71個小區(路段)中建立了87個功能型黨支部,並選拔了273名優秀年輕黨員干部擔任功能型黨支部書記或委員。
巧搭“智平台” 智慧黨建讓社區有了騰飛的“雙翅”
8月14日,筆者來到洎陽街道天湖社區,隻見一位老人正在一台電子顯示屏上操作著。
“老人叫華平祥,今年64歲,是我們支部的一名老黨員。”天湖社區黨支部書記王華華告訴筆者,“這台顯示屏是市委組織部放在我們社區的,叫‘智慧黨建一體機’。”
“為落實省委組織部基層黨建‘三化’建設要求,我市積極探索黨支部活動新方式,在城市社區搭建了‘智慧黨建’平台,打造‘硬核’黨建。”樂平市委組織部副部長汪勇鳴說道。
“在手機上安裝下載‘智慧黨建’APP后,我立即加入了社區黨支部組織機構。這個新平台便於我們老黨員開展學習,我不在樂平的時候,也可以通過手機參加支部組織活動,參與建言獻策。”華平祥告訴筆者。
該市以中心社區黨委為樞紐,運用“智慧社區”軟件等平台,廣泛收集居民需求,及時發布任務清單,區域內的各個組織主動認領,互相配合,第一時間給予居民答復。通過互聯網推廣“智慧黨建”做法,把基層黨建傳統優勢與信息技術高度融合,把體制內與體制外各類優質資源有效融合,為群眾提供便捷周到、優質高效的服務。(朱德文 董海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