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昌八一公園東側貢院井附近,一棟古色古香的兩層樓房掩映在一片高大茂盛的樟樹林中,門頭匾額上“梁書美術館”幾個大字格外顯眼。9月29日,該美術館正式開館,可在幾天前,已有不少市民和書畫愛好者慕名前來。
梁書是我國近現代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精於山水,擅畫梅、竹、花鳥和人物,他以井岡山為創作基地,留下許多不朽杰作,開創了描繪井岡山全景圖的先例。
梁書美術館建成的背后,是南昌市推動文化惠民的生動實踐。該館所在的位置,最早是八一公園的花房,后來改成了仿古建筑。“很多企業找過來,給出高額租金,希望租下作為商用。”東湖區委宣傳部副部長蘇昱說,“考慮到這裡的地理位置和歷史文化意義,我們毅然放棄出租,決定將其打造成能惠及百姓的文化高地,給這座鬧市中的老建筑以新的生機。”
去年10月,南昌市召開梁書美術館陳展設計方案專家評審會,正式將梁書美術館改建工作提上日程。歷時一年的精心打造,如今的梁書美術館已成為南昌的“文化新地標”,更是新晉的“網紅打卡地”。
和傳統的公辦美術館不同,梁書美術館的展品均來自社會捐贈。目前該館共收藏梁書畫作146幅,其中120幅為梁書之子梁西江捐贈。市民張先生是一名書畫藝術愛好者,美術館建到家門口讓他喜出望外:“以后我可以零距離觀摩大師的作品真跡了!”
黃金地段讓位於文化設施,不僅體現在梁書美術館的打造上。近年來,南昌在城市改造和更新中,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在城區寸土寸金的地段,規劃建設了一批公共文化場館設施,並通過公辦民助等方式,盤活了一些歷史文化及建筑資源,讓其真正“活”起來。位於象山北路上的南昌紅色記憶展示館,是該市第一家“公辦民助”的博物館,其前身是南昌電影公司行政大樓(市文保單位),改造前已是一棟危房。館內展示著大量由民間收藏家捐贈的紅色藏品,如紅十軍紫銅軍號、工農紅軍借條等。該館自去年1月起免費向市民開放,目前已接待參觀者超過4.3萬人次。 (記者鐘珊珊 通訊員陳明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