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上郡”風景這邊獨好

宜春推動農業產業化“升級版2.0”

2020年12月21日07:38  來源:江西日報
 

宜春,自古有“農業上郡”之稱。近年來,宜春市立足實際,陸續出台相關惠農惠企政策,持續做大做強糧食、油茶、中藥材等優勢產業,著力培育和扶持水產加工、果蔬等短板產業,推動形成農業產業化“升級版2.0”。

“從沒想過自己能成為一名養殖技術骨干,能有現在的好生活,這離不開政府的扶持,也離不開公司的幫助。”說這話的是宜春市袁州區竹亭鎮羅布村村民劉光仁,年過六旬的他曾經因病致貧,近年來在江西省天恆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上班后,徹底甩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天恆公司的負責人陳嫻,出生於廈門,卻是一名“宜春媳婦”。來到宜春后,她敏銳地發現,這裡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利,水質良好,且土地承包價格相對低廉,適宜發展規模化養殖。2013年,投資2500余萬元的天恆公司在袁州區竹亭鎮注冊成立,走出一條“錦鯉致富路”。

萬事開頭難。起初,在羅布村有一家鰻魚養殖場,由於經營不善企業虧損嚴重,企業破產后村民拿不到租金、勞務工資,導致農戶對外商不信任,不願意將土地、魚塘承包給外商。天恆公司一時打不開局面。

為幫助企業解決問題,竹亭鎮政府組織鎮村干部挨家挨戶做工作,最終確定政府擔保、公司與農戶簽協議的方式,順利幫助企業承租到500余畝土地。挖魚塘、搭大棚、引水源……短短三個月時間,公司硬件設備基本配齊,逐步駛入運營軌道。

2016年,天恆公司引進國外優質觀賞魚種,自行繁育,培育出一批深受消費者歡迎的觀賞魚。漂亮的錦鯉吸引了一批批游客前來觀賞、採購,產品銷售網迅速擴張到南昌、長沙、廣州、武漢等地。隨著業務量的不斷增大,生態園規模亟待擴張,鎮政府又幫助企業協調承租土地、魚塘百余畝,同時,邀請專家幫助指導生態園實施升級改造,建成水上餐廳、觀光河道、水族超市、觀賞魚文化科普展示廳等功能區,將生態園打造成集“產、養、研、教、觀、售”為一體的鄉村旅游點。

今年年初,受疫情影響,天恆公司復工復產面臨困難,得知情況后,當地政府幫助企業申請金融貸款,同時邀請網絡紅人直播帶貨,解決滯銷難題。目前,生態園內日均游客承載量可達2萬人、餐飲接待量達2000人,年均接受訂單額達2000余萬元,發展勢頭強勁。

致富不忘本,天恆公司在發展同時,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回報社會。在政府的引導下,2018年,公司創建了竹亭鎮觀賞魚扶貧教育中心,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特色養殖扶貧示范點”的發展模式,帶動周邊鄉鎮100多戶農戶養殖錦鯉,幫助數千人致富奔小康。

“走科技、綠色、循環發展路,才是油茶產業最好的出路。”這是宜春市做大做強油茶產業的發展思路,也是江西省星火農林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劉小平建設高產油茶的最大感觸。

十年前,袁州區政府赴深圳招商引資,宜春人劉小平從深圳回到家鄉,在袁州區投資興建了“江西星火油茶產業科技示范園”,走上回鄉創業之路。

搞油茶產業,高投資、見效慢。回首發展之路,劉小平介紹了當地政府給予企業的“強心劑”:“政府迅速落實油茶林補助資金,提供各類補助、貸款,幫助我們后續資金及時跟上。”

“早年因為油茶果產量低,我們採取賣鮮果或委托加工的方式,收益低。”劉小平說。為推動油茶企業走集約化、規范化、標准化之路,市區兩級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推進油茶產業發展的政策,建立健全了油茶產業扶持機制和考核獎懲機制,區級財政設立油茶產業發展專項資金。

一系列優惠政策使星火農林堅定走綠色發展之路。如今,星火農林的高產油茶示范基地達2萬畝,今年畝產量達250公斤,林下栽植金銀花等中藥材2000畝,產值500多萬元。

隨著種植規模的擴大,該區積極引導星火農林公司走“科技興油”之路,公司先后與省內外高校、科研單位建立長期合作關系,成為全省油茶產業科技創新研究的重要基地。

經過技術創新團隊反復試驗,星火農林投資成立的飛龍實業公司成功掌握油茶籽殼培育茶香白鮮菇技術。目前,已擁有一條年產能2000噸茶香白鮮菇生產線,每年可消化油茶籽殼2000噸。

對於生產茶香白鮮菇產生的菌渣廢料,技術團隊按比例摻上畜禽糞便,通過發酵等工藝,生產出油茶專用肥、水果樹木肥,年產能達2萬噸。

今年以來,為推動形成農業產業化“升級版2.0”,全市共安排項目資金6488萬元,其中加工項目6186萬元、貼息項目302萬元,用於培育一批精深加工企業,引導支持一批農業企業新(擴)建農產品精深加工項目,瞄准“全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00強”進軍,全面提升農產品精深加工水平,不斷延伸產業鏈條,力爭培育全市富硒綠色有機產業向“百億”產業挺進。(湯小瑜 徐 晨)

(責編:邱燁、羅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