韜奮故裡研學去

——余江區擦亮文化品牌以硏學助推鄉村振興

2021年01月15日10:40  來源:江西日報
 

“我正增加百倍的勇氣和信心,奮勵自勵,為我們偉大祖國與偉大人民繼續奮斗……”1月5日,伴隨著清脆嘹亮的誦讀聲,鷹潭市余江區韜奮小鎮研學實踐活動拉開序幕,首批500余名小學生在家門口感悟韜奮精神,體驗研學帶來的樂趣。

韜奮小鎮位於余江區潢溪鎮渡口村,是近代著名出版家、政治家、文化旗手、杰出新聞記者鄒韜奮先生的故裡。在韜奮小鎮核心景區,古朴典雅之風扑面而來。32棟傳統結構的老宅錯落有致。“渡口村是余江第一批開展‘宅改’的村庄。”村民鄒小華告訴記者,修復這些老宅的地磚、牆磚、瓦、石、木門窗等主要材料,全部來自宅改中拆除的危舊房。

木雕DIY研學體驗館就位於其中的一棟老宅。館內,余江的中國雕刻工藝大師張仁聖熱情地與學生交流互動,向孩子們講解余江雕刻文化的歷史。在老師輔導下,孩子們或手拿砂紙細細打磨半成品,或者給半成品上色。

“沒想到余江木雕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我現在知道余江雕刻有日用雕刻、裝飾雕刻、宗教雕刻三大系列……”邵雨柔小朋友是一名小學六年級學生,她通過研學,對余江木雕的發展、技法等,有了初步了解。

很多學生表示,在研學課程中感悟了余江傳統工匠在制作作品時的匠心精神,對家鄉的熱愛之情油然而生。張仁聖表達了他的期待,他告訴記者:“余江是名揚天下的雕刻之鄉,孩子是余江木雕的希望,從小讓他們耳濡目染,了解傳統文化,有助於余江木雕的傳承發展。”

在韜奮小鎮,孩子們不僅可以感受余江本土的傳統文化,同時也能體驗其他悠久燦爛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在江西古法造紙體驗館內,打漿池、取水池、浸泡池、撈紙池一一備齊,打漿、抄紙、壓水、揭紙,在老師的指導下,研學隊員們認真完成每一道工序。在活字印刷互動體驗館,工作人員悉心指導著前來體驗的小學生。將墨汁均勻涂抹在雕版上后,再將宣紙輕敷在雕版上,接著用刷子來回輕刷幾次,孩子們稚嫩的印刷“作品”就大功告成了。

“韜奮小鎮將紅色資源與特色研學相結合,打造了以韜奮精神展示區、學生研學體驗區、特色工藝傳承區、紅色教育培訓區四大板塊為核心的文化旅游綜合體,將進一步傳承韜奮文化、擦亮文旅品牌。”潢溪鎮黨委書記徐才金對韜奮小鎮的未來充滿期待。

美麗鄉村帶來了美麗經濟。韜奮小鎮研學體驗區的學生來了,培訓區的學員也來了,古民居吸引了外來客商,韜奮故居、韜奮書院也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當地村民將房前屋后的空地建成小果園、小菜園、小花園、小游園,培植水稻、甘蔗、西瓜等優質產業,既講好地方特色文化故事,又實現了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

以生態為前提,以農業為基礎,以文化為靈魂,以文旅為目標,渡口這個從歷史中走來的村落,已逐步走出了一條促進文旅融合、帶動鄉村治理、助推鄉村振興的發展道路,正成為信江河畔的一道美麗風景。(陳建紅 記者 鐘海華)

(責編:羅娜、邱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