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故郡,千年洪都。
1600多年前,為紀念道教祖師許真君,江西始建鐵柱萬壽宮。在南昌,這片由船山路、翠花街、中山路合圍的區域,既是江西會館的發源地和全世界1000多所萬壽宮的祖庭,也是一個承載著南昌歷史文化變遷和祖輩記憶的地方。
歷史文化是前人智慧的積澱,也是一座城市的靈魂所在。2013年,南昌市投資20多億元,在鐵柱萬壽宮原址一帶打造“贛鄱文化第一街”——南昌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最大限度保留江西民居建筑特點,展示商貿文化、移民文化和市井文化。
經過2000多個日日夜夜的精雕細琢,“修舊如舊、建新如故”的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呼之欲出,將於2月5日開門迎客。近日,記者走進這一街區,聆聽三街五巷的歷史故事,探尋贛派民居蘊藏的千年風韻,感受歷史街區的歷史使命。
喚醒城市記憶,讓南昌厚重起來
冬日暖陽下,穿梭於縱橫交錯的石板街道,一磚一瓦,一步一景,青灰色贛派民居仿古建筑鱗次櫛比,與蜿蜒幽深的巷道共同串聯起源遠流長的歷史文脈,一幅穿越千年的“老南昌”畫卷徐徐鋪展開來。
早在晉代,萬壽宮老街就以旺盛的香火和周邊繁華的商業聞名遐邇,成為與上海城隍廟、南京夫子廟齊名的江南三大宮觀。明清時期,江西小商品經濟發達,贛籍商人行走四方,形成包括藥幫、茶幫、糧幫、瓷幫、布幫等專項商幫在內的江右商幫。相傳,江右商人每到一地,都要建造萬壽宮,在這裡與同鄉聚會敘舊、看戲娛樂。
由此,萬壽宮逐漸走向五湖四海,成為贛文化的重要標志。時至今日,國內不少地方依然能見到萬壽宮的身影。2007年,萬壽宮文化入選江西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是南昌十大文化重點工程之一,最重要的就是文化承載功能,我們要將這裡打造成一個沒有圍牆的文化博物館。”南昌萬壽宮文化街區運營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志剛介紹,秉承“修舊如舊、保存歷史記憶、讓文化融入生活”的宗旨,街區建設保護歷史遺存,恢復街巷肌理及傳統建筑風貌,並激活街區繁華的商貿人文氣息,傳播別具特色的贛文化。特別是為了“復活”萬壽宮文化,以及與其密切關聯的江右商幫文化,對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進行了精心設計和打造。
據了解,整個街區由歷史民居、商業街區、萬壽宮宗教文化區三個部分組成。街區總建筑群共123棟,其中,晚清贛派民居風格建筑118棟,包含南昌總商會、持志堂、玉泰鹽庄、羅英故居舊址等45棟歷史風貌建筑。在建設過程中,邀請清華大學設計院復原並保留了三街五巷(翹步街、棋盤街、廣潤門街、合同巷、醋巷、蘿卜巷、萬壽宮巷、蘿巷)的肌理。同時,在不破壞原有梁柱結構件的情況下,對鐵柱萬壽宮遺址和歷史風貌建筑進行加固性、裝飾性修復,實現原址、原樣恢復,木工作業和石雕作業全部手工進行,並將穿斗式木結構、山牆承檁磚木結構應用其中。
街區內,一座栩栩如生的銅像再現了江右商人肩挑籮擔走南闖北的形象。中國美術學院相關團隊在設計文化景觀的過程中,處處貫穿江右商幫元素,創意設計《萬壽宮的故事》《江右商幫的故事》《三街五巷的故事》等三大歷史繪畫主體,並由南昌本土知名民俗情景畫家李躍華進行繪畫創作。其中,《江右商幫的故事》用傳統水墨畫和散點透視手法,通過186個形形色色的人物、20余家鱗次櫛比的商鋪和18條大小不一的船隻,再現了一百多年前豫章贛江碼頭——萬壽宮一帶貨品滿架、人流不息的市井商業景象。
一個街區,喚醒淹沒在歷史中的城市記憶,讓城市文化變得更加厚重。
延續城市文脈,讓南昌雅致起來
千年商脈,千年商街。
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地處南昌老城商貿核心區。上世紀初,萬壽宮一帶是南昌最早的旺鋪街區,瓷器、夏布、絲綢、香料、海產品等在這裡進出,成為集商幫文化、道教文化和市井文化於一體的繁華鬧市。
老街老巷溫暖回歸,商幫文化傳承創新。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作為開放式仿古街區,總佔地面積約5.4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4.6萬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積約7.5萬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約7.1萬平方米。街區特色商業街分為尚品街、潮尚領地、贛味人家、文創市集、江西禮物、南昌市街等六大特色業態區。
近年來,以故宮文創為代表的城市文創品牌新地標風生水起,不僅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還在網絡上圈粉無數。受此啟發,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把內容呈現的重點放在文化創意上,著力讓市民和游客在南昌悠久的歷史文化中,找到最能撥動自己心弦的元素。
於是,這裡有了設置在南昌總商會和祥豐錢庄舊址的文創旗艦店。通過文創產品傳播優秀傳統文化,讓文化遺產“活起來”,從而推動萬壽宮文化走出街區,走進千家萬戶,感染更多人的心靈。
與此同時,在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文創產品將定位於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結合,深入挖掘萬壽宮文化信息和資源,力爭每件產品都擁有萬壽宮的創意元素,讓游客願意買、用得上、記得住。
除了實體文創產品,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還圍繞許真君為民斬蛟除害的傳說,打造許真君IP,創作國風動漫作品,開發福神九郎傳微信表情包。同時,在專門打造的大戲台上排演獨具地方特色的戲劇節目,並計劃定期舉辦萬壽宮民俗文化節,開展文化踩街巡游,實現周周有活動、月月大活動,不斷擴大萬壽宮文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一物一景,話盡南昌煙火,盡顯城市底蘊。展陳館中,一張張征集自當地居民的萬壽宮老照片,打造出一個溫暖的文化空間﹔街區裡,一道道傳統贛派小吃,喚起深藏於心中的別樣鄉愁……街區以尋訪記憶——歷史重現——時空剪影——市井生活為主線,以老物件為設計元素,喚起南昌人的鄉愁。
一座城市,因一根延續千年的文脈而愈發雅致,而這根文脈也在傳承中歷久彌新。
提升城市品位,讓南昌火熱起來
早晨,品嘗一碗正宗的南昌拌粉和瓦罐湯﹔上午,漫步於三街五巷,尋找老南昌文化記憶﹔下午,在各式特色店中體驗本土非遺產品的制作過程﹔夜晚,在民謠酒吧小酌一杯,入住花間堂民宿。不久的將來,游客將在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度過這樣豐富而有趣的一天。
作為省商務廳推薦申報的全省唯一國家級高品位商業步行街區,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參照成都寬窄巷子、錦裡古街等國內知名歷史文化街區,以“南昌城市新名片”“贛鄱文化第一街”為定位,以“輕度假、微旅游、慢生活”為目的,以文化為先,兼顧商業效應為運營機制,營造沉浸式體驗街景,打造集時尚購物、餐飲娛樂、社交休閑、文化旅游於一體的特色商業街區,使商業資源與歷史文化相得益彰。
2018年底,李渡酒業成為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首家簽約入駐企業。位於廣潤門門口的國寶李渡萬壽宮知味軒古色古香,格外引人注目。近日,站在這棟純木質的三層小樓前,李渡品牌總監胡雪告訴記者:“李渡承載著千年酒文化,萬壽宮寄托著千年贛商的精神傳承。知味軒不是一個隻賣產品的地方,而是一個體驗酒文化的場所。這裡通過創新布局業態,復原元代酒窖,科技藝術化展現李渡古窖特有的釀酒微生物。不僅如此,開業后將定期邀請文化名人,每兩周開設一次文化沙龍和文化講座。”
目前,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已引入一批和李渡酒業一樣具有歷史文化底蘊和特色的商家。春節期間部分商家將陸續進駐,5月前所有商業項目將正式營業。
文化是基礎,商業是載體,旅游是驅動。傳統文化與時尚消費將在這裡碰撞出新的火花,讓南昌擦亮城市文化名片,在旅游市場上火起來。
“街區計劃以民俗文化為主題,展現贛風民情,展示時尚生活,並與滕王閣、八一起義紀念館連點成線,爭創國家4A級旅游景區。”黃志剛說,為優化市民和游客體驗,街區以實現“一部手機游景區”為目標,圍繞智慧的旅游管理和旅游服務,通過信息化手段展示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資源、產品和服務信息,為游客提供全景式、全鏈條、全程化一站式服務體驗。
建設文化之城,是新時代賦予省會南昌的新使命。塑造歷史人文品牌,讓市民游客能夠直觀感受南昌悠久的城市歷史和豐富的文化特色,讓英雄城因底蘊而迷人,就是南昌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的使命。(記者 殷 勇 宋思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