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全南承接大灣區電子信息轉移基地日新月異

2021年02月10日22:14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春光和煦暖人,走進全南縣華派光電無塵車間,自動化生產線一字排開,攝像頭蓋板、IR截止濾光片等產品源源不斷從生產線上出來,達標達產后,年產各類產品1.2億PCS,產值12億元。江西華派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正是全南突出引進科技型、體量大、帶動強的“5020”項目的縮影。

近年來,全南緊緊扭住電子信息工業首位產業不動搖,圍繞“育龍頭、強集群、補鏈條、建平台、保要素” 工作路徑,全面對接、融入、服務、協同大灣區,以承接、引進、聯通項目為主攻點,更高水平建設承接大灣區電子信息產業轉移基地。

打造高端鏈式產業集群

圖為生產車間內工人正在趕制訂單。尹其奇 攝

 

智慧城市、智慧旅游、智慧社區……智能化5G物聯網產品散發著“科技之光”。日前,記者走進全南縣佳信捷5G產業園體驗了一把5G科技給生活帶來的便捷。該公司是國內少數幾家集智慧物聯設計、集成、運營、維護和智能硬件開發、生產的全產業鏈科技型企業。

在推進電子信息產業轉移的進程中,全南縣堅定不移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主攻工業、三年再翻番”決策部署,緊緊扭住電子信息工業首位產業,著力打造承接大灣區電子信息產業轉移基地,加快建設成為贛州電子信息產業帶的重要節點。集群引進投資45億元的5G智能產業園、35億元的科昂電子、30億元的絡鑫電子、25億元的華派光電、23億元的美濱電子、20億元的盛新儲能等43家電子信息企業,總投資308.38億元,工業首位產業營收增長47%,產業集聚度提高了28.6%,逐步向高端化、集群化、鏈式化邁進。

聚焦光電顯示、電子新材料細分領域,全南厚植電子元器件和電子基礎材料優勢,重點引進中高端企業、產業鏈配套企業、頭部企業,聚力發展電子組件,向手機電腦、汽車電子、工控醫療、智能家居等終端產品延伸。在光電顯示領域,突出晶陽光電、華派光電的帶動作用,重點發展玻璃基板、背光源等原材料,拓展面板、顯示模塊、顯示終端等方向﹔在電子信息基礎材料領域,強化科昂電子的引領作用,引進落地高頻線、數據線、電子線企業,拓展撓性線路板、5G天線、電解電容、薄膜太陽能等方向。

與此同時,全南聚焦5G智能制造領域,發揮佳信捷龍頭企業帶動作用,重點發展新型傳感器、攝像頭、5G通信組件、儀器儀表、智能數控設備等產品,拓展集成應用和5G智慧平台系統等方向,確保產業之間、企業之間形成要素配套、加速集群集聚。初步形成了集PI膜、面板、觸控屏、顯示模組、顯示器等鏈條完整的光電顯示產業集群,產值佔比較2017年增加40%、達到45%。

培育集聚新興“增長極”

圖為全南縣江西科昂電子新材料有限公司展廳

“通過十余年的探索創新,我們運用新一代生態環保型工藝,可實現鋯鉿新材料年產能逾五千噸,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鉿資源生產供應廠商。”全南晶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說,通過增加研發投入提升創新能力,公司已獲得擁有6項發明專利授權、2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並填補了中國核級鋯鉿的產業化建設原料資源的空白。

技術研發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科技創新是產業的第一驅動力。全南與大灣區高校合作共建12萬平方米產學研用科技產業園,現已入駐登峰科技、中瓷科技、量子點膜等8家科技創新型企業﹔創建了晶暉鋯鉿、鬆岩鋁鈦基合金省級工程研究中心,氟新材料、稀土新材料產業穩步發展﹔建立博士工作站1個,市級以上創新平台及載體16個﹔支持佳信捷、華派光電分別與中科院共建實驗室,高新技術企業數量比2016年增長13倍,連續3年獲評“全省專利工作進步十強縣”。

為進一步加強產學研合作,推動成果轉化,提升本地企業競爭力。全南實施“一主三優二育”產業戰略,持續培育壯大不鏽鋼、氟新材料、稀土新材料等優勢產業向高端化、高附加值、多領域延伸。不鏽鋼產業加快推進陽城機械投產,加速勵晟智能家居項目建設,氟新材料產業精深開發高附加值軍工產品,稀土新材料產業在鋯鉿合金規模化生產上取得突破進展。初步構建起不鏽鋼材料、制品、設備產業鏈,“一主三優”工業產業格局加速形成,工業稅收佔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6.3%。

可以預見,有源源不斷的創造力,全南工業產業擁有了蓄勢趕超的更大可能。數據顯示,全南縣工業園落戶企業13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6家,高新技術企業22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30家。

守住“寸土”打造“寸金”

圖為全南縣電子信息產業園

前不久,全南縣匯成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江西純品元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全南全芯智能有限公司等“僵尸企業”被清退,一場“畝產論英雄”改革在該縣工業園區如火如荼進行。

近年來,該縣實施“畝產論英雄”和“標准地+承諾制”改革,推進“滿園擴園”,完善“進入”與“退出”機制,定期對園區企業進行全面評估分類,優化資源配置,做到節約集約用地。該縣一方面“開源”,科學規劃布局產業園區,沿繞城公路征收產業用地,擴大園區規模,形成“一園二區三地塊”布局﹔另一方面“節流”,積極穩妥騰退工業園區“僵尸企業”、低端企業,通過“騰籠換鳥”、高端替代促進園區迭代升級,最大限度挖掘釋放園區承載潛力。工業園區畝均投資增長150%,獲評全省工業園區集約節約用地先進縣。

全南土地資源十分寶貴。為有效防止企業浪費土地,該縣對建筑用地進行統一供應管理,依據園區用地和建設規劃,合理確定用地結構。同時,盤活存量用地,做好做足存量土地文章,重點保障電子信息工業首位產業、氟新材料、鋯鉿應用新材料、不鏽鋼等產業用地。2016年以來,該縣收儲土地8300余畝,園區面積擴大了233公頃,新增開發面積2000多畝。

為了讓“寸土”產生“寸金”效益,全南推行工業用地長期租賃、先租后讓、租讓結合及彈性使用年限制度,提高土地利用率﹔高標准建設62萬平方米標准廠房,企業可享受成本價購買廠房以及前三年“先交后返”租賃政策,充分利用存量廠房,成為電子信息產業集聚發展的“暖巢”。

過去一年,全南縣先后在粵港澳大灣區等地開展線上線下招商推介活動11次,引進落地項目31個,簽約總金額303.2億元,其中“5020”項目5個。目前,全縣七成以上企業來自大灣區,75%的工業稅收由大灣區轉移而來的企業創造。(唐夏玲)

(責編:邱燁、黎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