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腳步丈量民情

——記鷹潭市余江區平定鄉洪橋村第一書記熊革進

2021年02月23日06:53  來源:江西日報
 

兩年多來,無論陰晴雨雪,常有一個身影行走在鷹潭市余江區平定鄉洪橋村的田間地頭,鄉親們見了他會上前打聲招呼,熱情地嘮上幾句家常。他就是鷹潭市農業農村糧食局派駐洪橋村第一書記熊革進。

2018年5月,熊革進肩負著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的使命,來到洪橋村。兩年多來,他俯下身子扎根基層、為民解憂,一件件、一樁樁真情幫扶的事跡如涓涓細流滋潤著洪橋村百姓的心田。日前,記者來到洪橋村,向村民了解熊革進的扶貧工作,大家直豎大拇指,紛紛夸贊:“熊書記,蠻好!”

幫扶幫在根子上

洪橋村是“十三五”省級貧困村。從到洪橋村的第一天起,村民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熊革進的心。

27歲的脫貧戶魯水華,曾因雙腿肌肉萎縮,求職處處碰壁。為了讓魯水華找回自信,熊革進經常找他談心,還積極給他聯系工作。幾番努力下,魯水華找到了一份在余江區某住宅小區當保安的工作。然而,魯水華剛上班不久,老婆就出走了。看著哭鬧要媽媽的孩子,魯水華一下子崩潰了,情急之下尋短見,幸好被搶救過來,但工作也因此沒了。得知消息后,熊革進連忙趕到魯水華家看望,三番五次和其就職的物業公司溝通。最終,物業公司同意繼續讓魯水華上班。“多虧了熊書記,我兒子現在比以前開朗多了。”說起熊革進,魯水華母親朱正香滿是感激。

走進脫貧戶吳貴香家,一整面牆的獎狀映入眼帘。“兩個小孩的父母不在身邊,我們老兩口拉扯著他們,孩子們也爭氣,讀書很認真。這些獎狀都是他們的!”對於這個家庭來說,熊革進的幫助猶如雪中送炭。2018年,因學校年級設置的原因,孫女小佳慧下半年必須從離家3裡的前山小學轉到20裡外的平定中心小學讀五年級。吳貴香和老伴身體不好,無法接送,小佳慧隻能住校,否則隻有輟學。在駐村的第一次走訪中,熊革進了解到這一情況后,積極協調,姐弟倆得以到離家更近的余江區第六小學就讀。熊革進還給吳貴香安排了一份公益性崗位,負責村裡的衛生保潔,每月有400元收入。

傳統產業發新枝

“得益於大面積的紅壤山地,洪橋村有‘三寶’:香紅薯、甜花生、嫩蘿卜。早些年,‘三寶’銷路很好,后來,由於品種退化、栽培技術沒有更新,‘三寶’變成‘老三樣’,經濟效益不高,村民增收空間小。”熊革進認為,群眾要致富,發展產業是關鍵。

結合洪橋村實際,熊革進理出了“進行紅薯深加工,做大做強紅薯產業”的產業發展思路,並爭取資金120萬元完善紅薯粉絲廠基礎設施。紅薯粉絲廠吸納了48名貧困戶就業,年人均增收1萬元。熊革進還利用自己省級科技特派員的身份,積極引導洪橋村大面積種植“廣薯87”“浙薯13”等新品種,為洪橋村紅薯產業注入科技力量。

為讓洪橋紅薯粉絲家喻戶曉,熊革進一頭扎進市場,上超市、進食堂、參加展銷會。“我們的紅薯粉絲貨真價實,嘗一口,你就知道了,准停不下嘴!”熊革進賣紅薯粉絲有個訣竅,那就是一邊煮紅薯粉絲,一邊展示原材料紅薯。2019年,洪橋紅薯粉絲在全國紅十字系統第二屆眾籌扶貧大賽中,挺進全國30強。

產業發展離不開能人。近年來,熊革進帶著村干部、黨員走出洪橋村,到外地學習取經。農民黨員魯細海直言:“搞產業要動腦筋,學習別人的長處,就知道自己的短處了。”

2020年11月,洪橋村22戶60人全部脫貧。如今,洪橋村還新建了即食酸辣粉絲生產線,種植了菜葛和野葛,生產優質鮮葛、葛粉和葛根粉絲,拓寬了增產增收渠道。

洪橋村就是我的家

熊革進向記者講了一個小故事:“剛駐村沒多久,村黨支部書記問我,是否適應農村生活。我想也沒想地點了點頭,但也說了自己的感受,那就是村裡沒路燈,一到晚上漆黑一片,出行很不方便。我當時就在想,不光是我,村裡的老百姓肯定也是同樣的感受。於是,裝路燈這事就一直在我心頭。”

以前洪橋村村集體經濟薄弱,沒錢裝路燈。自駐村幫扶以來,熊革進積極為洪橋村大力發展產業出謀劃策,2019年,洪橋村集體經濟收入超過20萬元。有了錢,就要為老百姓辦實事。2020年6月,洪橋村的村級主干道路兩旁安裝了價值總計14萬余元的太陽能路燈。

2018年7月,因連降暴雨,洪橋村河道裡的水漫上圩堤,而河道有一道閘沒有搖起,情況十分危急。熊革進立馬叫上幾名村干部,冒著傾盆大雨趕到閘房。此時水位繼續上升,水壓非常大,熊革進與村干部努力了幾次都沒搖起閘門。“一定要把閘門搖起,否則后果不堪設想。當時,我又叫來幾個村民幫忙,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閘門終於被緩緩搖起。”閘門打開后,河道水位慢慢下降,200多畝稻田避免被淹。

“洪橋村就是我的家,我既然來到這裡,就一定要真蹲實駐、真幫實促,為群眾多干點實實在在的事。”這是熊革進經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他說到了,也做到了。(記者 齊美煜 實習生 朱凌菲)

(責編:毛思遠、邱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