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首頁 政務要聞江西黨建理論學習組織人事基層黨建反腐倡廉主題教育英雄烈士譜地方領導留言板
人民網>>江西頻道

南昌岔東社區把老舊廠房改造成文化陣地

銀鈴驛站讓老人過上品質生活

2021年04月06日08:08    來源:江西日報

岔東社區將便民服務中心與銀鈴驛站充分結合。

銀鈴驛站一角。

“銀鈴驛站開放使用后,既可以在裡面讀書繪畫,又能唱歌跳舞,我們老年人有了新的活動陣地。”近日,隨著南昌市青山湖區站東街道岔東社區文化活動中心——銀鈴驛站的建成,轄區內的老年居民對政府辦的這件實事紛紛豎起大拇指。

岔東社區地處洪都中大道,轄區內老舊房屋多,人口密度大,60歲以上的老年居民有1000多人。“以前沒有活動場地,大家就在一個簡陋的會議室開開會、讀讀報紙,很難滿足大家的需求。”岔東社區黨總支書記胡蝶說。

今年72歲的鄧木根愛看書,老伴則喜歡跳舞。“以前我在社區看書,不光種類非常少,連坐的地方也沒有。我老伴也隻能在天氣好的時候與鄰居在戶外跳舞,一旦刮風下雨就沒辦法鍛煉。”

去年開始,岔東社區進行全面環境整治。轄區內有一座三層的老舊房屋,屬鴻雁摩托車廠辦公樓,工廠停產后,樓房一直閑置。“700多平方米的空間,與其拆掉,不如重新利用,用來開展文化活動。”站東街道和岔東社區負責人的想法對外公布后,社區居民紛紛點贊,一些熱心的老黨員還主動聯系家中設計行業的親友,為街道和社區提供點子。“經過與居民積極溝通,我們的設計方案前后改了4次,最終將其命名為銀鈴驛站。”胡蝶表示。

3月31日,記者來到銀鈴驛站,一進門就看到一塊曲面電子大屏裡正播放電影《建軍大業》。再向裡走,是一個佔地200多平方米的銀屏會客廳,淡黃色的牆壁搭配綠色和白色的桌椅、燈具,十分溫馨。

“既然是會客廳,我們肯定要准備好‘干貨’提供給來做客的居民。”在胡蝶的介紹下,記者看到大廳中央擺放了傳統書架和電子書架,幾名居民正在安靜地閱讀。大廳前方是社區民主議事區,牆上挂著每月議事清單。后方則是一個有聲閱讀區,工作人員正在安裝設備。“我們與喜馬拉雅(音頻分享平台)談好了合作,他們會提供耳機、電腦等硬件以及適合老年人收聽的內容,讓大家也能體驗年輕人的閱讀方式。”

來到二樓,這裡是琴房和舞蹈房。琴房配有麥克風、三腳架和音響設備,舞蹈房則鋪設了嶄新的木地板,四周是練功鏡和壓腿杆。“現在我們都來這裡跳舞了,環境好,功能齊全,再也不用擔心刮風下雨。”居民劉大媽笑著說。

再看三樓,分別設置了銀發大講堂、書畫坊和三風堂。“其中銀發大講堂是為發揮街道老黨員的特長,積極傳播優秀文化,提供關愛服務、心理輔導和愛國主義教育。”站東街道相關負責人徐珂欣介紹,二樓和三樓充分考慮了轄區內文藝愛好者數量多、需求大的特點,讓他們有足夠的空間開展活動,提升居民生活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值得一提的是,岔東社區以黨建為統領、網格為載體、服務為宗旨,建立網格化黨建工作措施,成立“社區黨組織—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三級組織架構,推行“一刻鐘工作法”,立足便民,提升服務質量,將銀鈴驛站打造成集社會事務、便民服務為一體的一站式便民服務大廳。

“在驛站,我們實行‘一窗多能,一崗多職’運行模式,做到辦公場地最小化、服務場地最大化,讓這裡成為有溫度、有內涵、有特色的社區鄰裡中心。”胡蝶說。

目前,岔東社區黨總支正在積極整合轄區資源,聯合多個駐地單位和其他企事業單位到銀鈴驛站開展活動和舉辦公益講座等,並且充分利用轄區豐富的文化資源,定期邀請書法家、美協老師在書畫坊開展書法入門培訓及水墨繪畫技巧培訓等。

此外,銀鈴驛站還結合重要節日和紀念日,陸續開展了“觀紅色電影、憶崢嶸歲月”“看漫畫學黨史”等活動,極大地豐富了轄區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形成一個特色濃郁、影響力較強的文化活動陣地。社區居民高興地說:“我們現在的生活,既幸福又有品質,這樣的日子過得真帶勁!” (記者 陳 璋 文/圖)

(責編:邱燁、羅娜)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