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首頁 政務要聞江西黨建理論學習組織人事基層黨建反腐倡廉主題教育英雄烈士譜地方領導留言板
人民網>>江西頻道

江西武寧縣東山村從“脫貧攻堅模范”走向“鄉村振興示范”

2021年04月15日15:28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江西省九江市武寧縣官蓮鄉東山村,瀕臨秀美的廬山西海。“十三五”期間,在縣、鄉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幫扶單位九江學院的精准幫扶下,該村以創建全國文明村鎮為目標,堅持黨建引領脫貧攻堅,提前三年於2017年從貧困村出列,並獲得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全國文明村、江西省水生態示范村等多項榮譽。

今年以來,東山村對表武寧縣委下達的“由全國脫貧攻堅模范走向鄉村振興示范”的要求,在創新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中汲取力量,發揮好新時代文明實踐平台作用,以思想教育凝聚精神力量、推進為民實踐,勇開東山振興新篇。

“三大課堂”創新學習方式

武寧縣東山村是一個移民村,有來自16個省份、108個姓氏的移民在此定居。為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東山村“兩委”創新學習方式,打造“三大課堂”,讓黨史學習教育更加貼近百姓,深入人心。

打造空中課堂,建設鄉村大喇叭。為了方便全村村民學習黨史,東山村和當地通信部門合作,在每個村民小組安裝大喇叭,設定每天下午5:00—5:30播放紅色故事。村裡百姓在農活、休息的時候都能學習黨史,既方便,又有實效,在村裡營造了濃厚的學習氛圍。

打造網絡課堂,黨員異地講黨史。東山村現有黨員56名,其中22人在外創業、務工,有的身處紅色資源著名的城市。東山村讓這些黨員就地取材,在現場把當地的紅色資源和紅色故事通過微信分享給村民。黨員余繼泉在上海工作,他到中共“一大”舊址參觀,現場邊錄視頻邊加進自己的講解,通過微信傳到東山黨員群中。黨員張繼在浙江杭州工作,他趕到中共“一大”舊址南湖紅船參觀,用手機向村裡直播。很多沒有親臨“一大”舊址的黨員群眾,通過他倆的網絡課堂,生動了解了建黨的非凡與艱辛。

打造實踐課堂,真心為民辦實事。東山村將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常態化開展相結合,打造實踐課堂。設計了自己遍訪“找”、群眾掏心“提”、集體研究“議”、上級指導“點”四個“找事”渠道,全力為民辦實事。今年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以來,東山村檢視涉及教育、種養、交通、水利等各類民生問題12個,列出工作清單,將任務落實到人。目前為止,7組主路燈不亮、新建隊主路下水井蓋壓毀、新建隊自來水管破裂、樟樹下大樟樹壞死、1組脫貧戶李正英小孩就學等5個問題已得到解決,1組農戶茶葉滯銷、沿線路段部分積水、雅東公路5處破損、2組主路過水道被沖毀、4組山塘漏水、旅游公司土地征收糾紛、多組山林場糾紛等7個問題也明確了解決的時間節點。

東山村黨史學習教育“三大課堂”,走進了人心,凝聚了民心。

“五個一百”豐富學習內容

武寧縣東山村安排了學習黨史教育,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走實走深。

百場黨史宣講。3月15日,東山村“百場黨史宣講進村組”活動正式啟動。啟動儀式上,幫扶單位九江學院黨委向東山村贈送了“黨史”學習書籍。該校馬克思主義學院10名受聘博士教授擔任“百場黨史宣講進農村”宣講員,分成9個小組走進農戶家中,採取村民喜聞樂見的形式,通過“面對面”專題黨課、黨史學習專題講座等形式,引導村民了解黨史事實、理清黨史脈絡,把握歷史規律、得出歷史結論,深受群眾歡迎。截止3月26日,已開展黨史宣講21場次,受眾1500多人次。

百場“紅色走讀”。組織黨員和群眾代表分赴縣內外紅色教育基地,通過現場聽學、實踐觀摩、交流探討的方式學黨史、強使命。流動黨員則在各地就近開展“紅色走讀”實踐活動。目前,已先后到了修水、會昌、於都、葉坪、石城、寧都等充滿革命榮光的紅土地上參觀學習。在此過程中,“兩委”成員、黨員干部進一步體悟了黨的初心使命,增強了共產黨員自豪感,紛紛表示要把對黨的感恩轉化為努力工作的源源動力。

百場“微黨課”。東山村建有黨員微信群、村民微信群,各個村民小組都建有微信群。結合網絡課堂,村裡自主錄制和多方搜集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內容,講述紅色經典故事和身邊的紅色故事。“微黨課”促使黨員群眾形成了比學趕超傳承紅色基因的氛圍。

百名老人唱紅歌。老年人有著豐富的人生閱歷,特別是一些出生在解放前的老人,他們更懂得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東山村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組建老人紅色合唱團,通過唱紅歌的方式,讓老年人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激發自身力量,感染教育后輩。

百名繡娘繡黨旗。邀請來自16個省份的近百名繡娘,用56塊紅布共同繡出一面100米長的特殊黨旗,黨旗的鐮刀斧頭由一名超過50年黨齡的老阿姨領繡。一人帶一家、一家帶一組、一組帶一村,引導廣大群眾“聽黨話、跟黨走、感黨恩”。

“五色畫板”展開文明實踐

武寧縣東山村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大力開展志願服務和實踐活動,描繪東山村新時代“五色畫板”,讓黨史學習教育賦能實踐成效。

紅色引領,夯實文明實踐特色平台。堅持將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陣地建設與黨建“三化”建設相結合,建立起了集產業發展、便民服務、文藝演出、主題宣講、法律咨詢、養老服務等功能為一體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綜合體,打造了“有困難找黨組織、落實困難找文明實踐站”的實踐特色平台。特別是產業發展上,村“兩委”定項目,幫扶單位志願者和村內志願者從科技種養到生產管護到加工銷售全面志願服務,建起了3個專業合作社、300畝的現代化大棚有機蔬菜基地、200畝的皇菊基地、50畝的龍蝦基地、160畝的精品果園,奠實了振興基礎。

綠色服務,發動村民開展志願活動。2017年始組建了理論宣講志願服務隊、文藝志願服務隊、關心下一代志願服務隊、扶貧濟困志願服務隊、生態環保志願服務隊5支常態化志願服務隊,今年又成立了鄉賢助力鄉村振興、微產業幫扶、巾幗助力鄉村振興3支特色志願服務隊,疫情期間,還專門成立了“我愛我家”抗疫志願服務隊。三年來,參與志願服務人數累計4300人次,志願服務時長突破10000小時,黨員、鄉賢、婦女成為該村志願服務的特色力量。如今,東山村村民見賢思齊,社會風氣日益向善。村支書、第一書記譚翊泉被評為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在縣城開理發店的村民葉金水,2017年以來每月抽出一天回鄉為村裡老人、殘疾人、貧困戶義務理發,從未中斷。在外發展的鄉賢,主動捐資捐物,助力家鄉建設,三年來捐贈合計700余萬元。

紫色激勵,以德治推動自治促進法治。開設“公德銀行”,一季一評比、半年一總結、一年一表彰,將村民日常正能量行為量化為公德積分,村民憑積分到“公德超市”兌換獎品。隨后與九江農行合作,爭取為全省首個“惠農E貸”行政村后,升級“公德超市”項目為“公德貸”,村民憑獲評的公德積分,可以向銀行貸款,積分越高,貸款額度越大、利率越低。截止到2021年2月,該村發放公德貸1400萬元。同時,廣泛開展文明先進人物評選,共評選表彰了20戶星級文明示范戶、5位“東山好人”、23戶黨員示范戶、14名優秀鄉賢、聘任了13名榮譽村民。極大提升了鄉風文明,為鄉村振興催生了內生動力。

藍色惠民,常引文化科技衛生進村。大力發揮幫扶單位九江學院智力人才資源優勢,經常開展文化科技衛生“常下鄉”活動。“十三五”期間,共引有150人次博士到該村開展科技支農活動,近50人次醫學博士到村開展義診活動,超過500名大學生連續六年到村開展暑期“三下鄉”志願服務。豐富的文化、特色的服務,春風化雨般提升了全村精神文化生活品味。

橙色暖心,關愛老婦幼等特殊群體。關愛特殊群體是該村新時代文化實踐站最重要的內容之一。改造完善了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全村60歲以上的老人在此可免費理發﹔開設“黨建+幸福食堂”,打造老年人的精神樂園﹔堅持成立婦女小組長,培育了2名婦女成為省級農村致富帶頭人﹔大力開展關愛留守兒童行動,特別是疫情期間,聯合九江學院教育學院開展線上課堂,深受百姓喜歡。

(責編:邱燁、黎中元)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