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埠村是全南縣城廂鎮的一個小山村,富硒大米正給這裡帶來新希望。
精致的真空包裝,俏皮的全南全域旅游品牌形象“全寶與南仔”,配上一張翔實規范的檢驗報告,黃埠富硒大米的“新裝”讓人眼前一亮。
“去年,黃埠村僅富硒大米就賣了20多萬斤,收益可觀。”日前,在黃埠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村黨支部書記曹春華開心地介紹,以前村集體經濟薄弱,村民多以種植蔬菜為主,收入不高。經過反復調研和廣泛征求民意,黃埠村決定從生態經濟上謀出路,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增強村級組織“造血”功能,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推動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是關鍵。採訪中,城廂鎮干部袁曉珍告訴記者,黃埠村土壤富含硒元素,村裡做好富硒產業文章,大力發展富硒大米、富硒水果玉米等特色產業。
為種出優質富硒大米,曹春華和村干部外出學習“取經”,深刻認識到要從全產業鏈上著眼進行謀劃,用新理念把各環節串珠成鏈。
“我們從源頭抓起,實現標准化種植,按照富硒認証的標准統一生產、種植和管理。”曹春華說,從2019年起,該村流轉土地560多畝,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通過“黨支部+合作社+產業大戶+農戶”模式,種植富硒雙季水稻,並注冊了商標。
為提高富硒大米產品附加值,黃埠村積極向上爭取資金,從深圳引進先進的稻米加工生產線,建成烘干、加工、包裝廠房,與粵港澳大灣區有關企業、客商簽訂了15萬斤大米的銷售協議。
有了富硒大米的產業根基,黃埠村創新理念,力爭把富硒品牌做強做優,種植30畝富硒水果玉米,同步發展富硒葡萄、富硒靈芝等特色產業。2020年,該村300多戶農戶以土地流轉得租金、基地務工得報酬、入股經營得分紅等渠道,人均年收入超1.5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百萬元。
“收入增加了,我們就能集中力量辦大事。”曹春華向記者介紹,村裡新建了稻米加工廠,修建了通組村道,安裝了太陽能路燈,建設了停車場。今年,黃埠村將接續奮斗,大力發展鄉村旅游,不斷延伸產業鏈,實現農業“接二連三”融合發展﹔將村裡的空閑地改造成百畝脆皮金橘基地,發展富硒金橘產業,讓群眾共享綠色發展成果。(鐘慧燕 記者 梁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