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信豐 奮力打造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

2021年04月29日07:1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望郭知民信,聞山識地豐。”

  位於江西省贛州市南部的信豐縣,是一座千年古縣、歷史名城,置縣於唐永淳元年(公元682年),曾以“饒谷多粟、人信物豐”著稱。全縣國土面積2878平方公裡,轄16個鄉鎮、1個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309個村(居)委會,總人口80萬。

  信豐是守信之地。縣名取“人信物豐、因信而豐”之意。縣內民風淳朴、崇文信禮,有“豐崇如廩、比屋弦歌”之美譽。信豐人文底蘊深厚,境內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聖寺塔和玉帶橋。信豐人民堅守“有信必豐”理念,自古重諾守信、開明開放、勤勞務實。

  信豐是臍橙之鄉。信豐臍橙品質上佳,是A級綠色食品,種植面積25萬畝、年產量20余萬噸,暢銷海內外。信豐因之成為國內臍橙優質產區、中國臍橙之鄉、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柑橘)質量示范區。農夫山泉公司在信豐縣建有鮮果加工廠,打造了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中國贛南臍橙產業園。信豐物產豐富,信豐蘿卜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紅瓜子遠銷東南亞﹔信豐礦產富集,贛南麥飯石享譽江南。

  信豐是革命老區。信豐革命歷史悠久,紅色資源豐富,是南昌起義部隊贛南整紀所在地,中央蘇區21個全紅縣之一﹔中央紅軍長征在信豐六戰六捷,成功突破第一道封鎖線。信豐還是贛粵邊三年游擊戰爭核心區和新四軍的發祥地。現正打造“贛粵邊三年游擊戰爭紀念館”“百石長征第一仗核心展示園”“贛南游擊詞主題園”“阮嘯仙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紅色文旅景區景點,油山游擊干部學院等紅色培訓基地建成投運,實現常態化培訓辦班。

  信豐是北江源頭。珠江第二大水系北江發源於信豐,是聯系中原文化和嶺南文化的重要紐帶。2021年4月20日,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正式批復認定信豐縣小茅山山凹出水點為北江源頭。信豐生態環境優良,森林覆蓋率達70.7%,是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全國綠化模范縣、江西省林業項目建設十佳縣,有國家級森林公園——金盆山森林公園,擁有國家級AAAA級旅游景區2個。

  信豐是發展高地。信豐是農業農村部和國家能源局對口支援幫扶縣。2020年8月,贛州市委、市政府出台《關於支持信豐縣建設高質量發展示范先行區的意見》,全力支持信豐建設高質量發展示范先行區。信豐是省級產城融合示范區、全省首批創新型縣(市、區)試點縣和全省首批“五型”政府建設示范縣,營商環境與全國一流對標看齊,全力打造“信得過”營商品牌,是廣大客商投資興業的熱門之地。目前,正加快在產業發展、開放合作、能源保障、城鄉融合、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示范先行,著力打造數字經濟創新高地,構筑信息產業豐收之城,成為引領全市高質量發展的強力引擎。

  信豐作為江西毗鄰廣東地域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縣和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前沿陣地,近年來,扎實做到四個“融入”,奮力打造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努力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產業轉移的首選地和旅游休閑的后花園。

  感情融入。不斷挖掘人文聯系,強化感情紐帶。用心守護一江清水,用情綿延兩地之誼。信豐縣作為北江源頭所在地,一直以來高度重視對北江水源地的保護,確保一江清水流入北江、匯入珠江。自古以來,信豐與南嶺地區就多有商貿往來。改革開放后,信豐與粵港澳商貿、人才交往頻繁、聯系緊密。

  交通融入。贛深高鐵、京九鐵路直達北京、深圳,大廣高速、大廣復線貫穿南北,尋全高速、信雄高速聯通東西,105國道、357國道縱橫全境,信豐是周邊地區南來北往、東接西連的必經之地。在此基礎上,正在規劃建設的贛粵運河,在信豐連接長江與珠江兩大水系,將成為中部地區與粵港澳大灣區緊密聯系的黃金水道。信豐西站加快建設,贛深高鐵計劃2021年底通車,屆時,從信豐南下深圳僅需兩個小時左右,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將更加快速便捷。

  服務融入。信豐對標粵港澳大灣區營商環境,著力打造“信得過”營商品牌,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新建園區服務中心,持續打造法治化、便利化的高效營商環境。

  產業融入。在做強電子信息首位產業上,作為贛州電子信息產業帶核心區的信豐持續深入粵港澳大灣區開展針對性招商引資活動,持續抓好電子信息首位產業招商。聚焦5G和智能制造領域,積極承接粵港澳大灣區產業轉移。設立5G產業發展基金,引進行業領先龍頭企業,推動5G產業補鏈、強鏈、壯鏈,打造5G產業聚集區,深化與粵港澳大灣區柔性引才引智合作,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科研孵化成果在信豐生產轉化。著力打造全省數字經濟發展高地,引進5G關聯企業28家,建成贛州5G產業發展研究院,打造5G應用研究平台。目前,電子信息首位產業年總產值已超100億元。在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上,作為贛州優質農產品集散地、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產品贛州配送分中心暨冷鏈物流中心的信豐,發揮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國家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展示基地三大平台作用,按照“擴規模、育龍頭、建平台、補鏈條、保要素、強體系”的系統思路,推動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建立臍橙、蔬菜大數據中心,創建全國數字農業試點縣、“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試點縣,建設富硒農產品技術創新中心,培育富硒農產品品牌,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建成投用蔬菜配套產業園,保障蔬菜產業發展所需的建材、物資、農資供應以及配套服務﹔建成全國蔬菜質量標准中心(贛州)分中心,集品種引進篩選、技術集成示范、標准制定推廣、質量安全保障、品牌培育認証、產學研融合等功能於一體﹔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產品贛州配送分中心,致力於打造江西省農特產品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主平台。2020年,全縣蔬菜種植面積21萬畝,年產量60萬噸,總產值18億元﹔建成設施蔬菜基地76個、總面積2.3萬畝。

  4月30日,粵港澳大灣區蔬菜產業合作交流大會(贛州)將在信豐舉行,信豐將以菜為“媒”、以會為“介”,進一步深化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加強兩地產業合作交流力度,加快推進信豐縣建設高質量發展示范先行區和打造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

  數據來源:中共信豐縣委宣傳部

(責編:毛思遠、邱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