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5月19日07:1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圖①:南昌虛擬現實產業基地一景。
汪 湧攝(人民視覺)
圖②:江銅德興銅礦大山選礦廠。
李海波攝(人民視覺)
圖③: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南昌西動車所存車線一瞥。
鮑贛生攝(人民視覺)
版式設計:張丹峰
科技驅動 塑造新優勢
本報記者 朱 磊
驅車駛入江西洪都航空工業集團,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架初教—5型教練機。1954年,航空工業的開拓者們在這裡將新中國第一架自制飛機送上藍天。繼續往裡走,南昌市高新區瑤湖機場試飛跑道上,一架ARJ21支線飛機正在滑行起飛。
近年來,南昌把航空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首位產業來抓,拉開“雙核一平台”(即南昌航空城、空港新城、航空公共服務平台)航空產業全景圖。
今年以來,南昌航空產業加快落子布局:3月31日,與中信海洋直升機股份有限公司簽約陸上運營項目,打造國內直升機通航綜合基地﹔4月24日,由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國產大飛機生產試飛中心——中國商飛江西生產試飛中心全面竣工……今年1至2月,南昌市航空裝備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2.4%。一季度,全市航空企業總收入同比增長41.1%。
航空產業集聚效應不斷顯現,是南昌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主導產業集群發展、塑造發展新優勢的縮影。
“2020年,全市登記技術合同1449項,完成技術合同登記額63.01億元,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56.48%和34.58%。”南昌市發改委主任賈彧超介紹,2020年南昌市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首次超過2000家,同比增長42.3%﹔新增省級重點實驗室13個,新認定50個市級研發平台。
堅持創新發展,南昌持續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在南昌同興達智能顯示有限公司車間,一排排半個小指甲蓋大小的光學攝像模組產品正在進行“精准調焦”,月產能達2200萬顆。“2020年產值在2019年基礎上增長134.1%,銷售額達50億元,今年第一季度主營業務收入增長129%。”南昌同興達智能顯示有限公司副總裁熊偉說。
目前,南昌電子信息產業總量在全市八大工業主導產業中排名第一,今年1至3月,南昌市電子信息產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4%,高於八大工業主導產業工業增加值增速14.4個百分點,營業收入399.34億元,同比增長76.9%。
數字賦能 迸發新活力
本報記者 楊顏菲
“我們工廠在雲端有個數字‘雙胞胎’!”上饒市愛馳汽車有限公司行政總監吳俊一臉笑容。
在位於上饒經濟開發區的愛馳汽車工廠裡,上千個由電腦控制的巨大機械臂此起彼伏。僅用4秒鐘,一塊鋼板就被沖壓成一個車門部件。吳俊所說的“數字雙胞胎”,就藏在整個工廠的中央控制系統中:3D動態建模,1︰1高度還原,實體工廠運行的每一步都在“虛擬工廠”同時進行。
過去,趕上新車型投產,工廠就得部分停工,反復實驗,讓生產線適應新的車型。這大約需要半年時間,從人員到物料投入巨大。“虛擬工廠”的出現,則帶來全新的可能。新的零部件進廠,就開始了數字化“變身”,成為“虛擬工廠”裡的一個小數據。無論是操作參數還是零件調配,工程師隻需在“虛擬工廠”裡一遍遍推演,就能尋找到最合適的參數。
“搭上了數字快車,我們的產品換代、生產線升級整體比以前快了一倍。”吳俊說。
近年來,從大力推進新基建到設立數字經濟高層次人才服務站,上饒著力促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發展,高質量發展動能不斷增強。
在生產光伏組件的晶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偌大的車間內幾乎見不到工人的身影。齒輪帶動傳送帶,一塊塊電池片進入下一道生產工序,電腦驅動的運輸小車往來穿梭。經過數字化改造之后,企業年產能達到了31吉瓦,生產效率大幅提升。
“十三五”期間,上饒數字經濟企業主體從100家發展到1300多家,傳統優勢產業中的3100余家企業已接入“雲上平台”,數字經濟產值從7億元躍升到505億元。
動能轉換 跑出加速度
本報記者 周 歡
“我們研制的這塊鋰電池,能夠在260瓦時/公斤能量密度下為汽車提供超過500公裡的續航裡程,是普通電動汽車的1.5倍,在60攝氏度或零下30攝氏度的極端條件下,仍能正常充電、放電。”江西遠東電池有限公司總經理鄭正和說。
去年底,江西遠東電池有限公司研究院成功研制出國際車電大圓柱—鋁殼電池。通過與知名跨國汽車企業合作,這款電池目前已進入量產前的測試階段。
走進遠東電池公司位於江西宜春的組裝車間,智能化生產線讓人眼前一亮:僅13名工人即可完成配料、涂布、碾壓和分切、卷繞等工序。生產線上的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四大關鍵原材料,公司均不直接生產,從宜春當地企業採購。
宜春鋰雲母礦資源豐富,經過10余年發展,形成從鋰礦採選、鋰鹽制備到關鍵材料研發生產和鋰電池生產的產業鏈。
“鋰電池產業鏈帶動作用最強的是動力鋰電池應用環節,隻有進一步向后端延伸產業鏈,才能實現更大效益。”宜春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何敏說,宜春把鋰電新能源作為首位產業打造,現有規模以上企業73家,在建項目21個,2020年完成業務收入194.5億元。
加快動能轉換,既要“有中生新”,也要“無中生有”。宜春著力發展數字經濟,培育新優勢。宜春大數據產業園內,數娛文創、電商直播、人力資源、數據應用等主要產業板塊已基本形成。各縣區結合優勢產業,打造智慧醫藥產業園、智慧教育產業園和智慧物流產業園,各有特色。
護好山水 發展新產業
本報記者 鄭少忠 楊顏菲
抵押了自家的200畝林地收益權,撫州市資溪縣彭坊村村民金竹富從縣裡的“兩山銀行”貸來30萬元。他經營的竹加工廠由此擴大生產規模,月銷售額提高了40萬元。
2020年8月,江西省首個“兩山銀行”在資溪縣挂牌成立。通過提供評估、收儲、運營、交易以及融資等一站式服務,“兩山銀行”培育生態經濟市場經營主體,提升生態資源的價值轉化成效。
作為國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地區、江西生態文明建設先行示范市,撫州近年來在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確權、抵押、流轉等方面積極嘗試,在生態補償、生態產權融資、生態權益交易等方面主動作為,完善生態優勢轉化機制。
2016年起,撫州市與中國科學院等單位合作,編制了生態產品價值評估與核算辦法。2020年底,撫州公布2019年全市生態產品總價值為3907.35億元,是當年全市生產總值的2.59倍。
在完成確權、量化、評估等基礎工作后,撫州探索建立健全生態產品經營開發機制。
在金溪縣竹橋村,村民余秀峰的老房子古色古香,頗具韻味。不久前,金溪縣騰飛旅游建設有限公司對余秀峰的房子進行了修繕,資金就來自於金溪縣的創新金融產品“古屋貸”。騰飛旅游建設有限公司以古村經營權為抵押,獲得3億元貸款。
“修繕改造,激活了這些始建於明代的古宅,進而將其轉化為鄉村旅游資源。”上饒銀行撫州分行行長助理何流說,騰飛公司投資修繕的古村有20個,僅古建筑租金收入每年就達6000多萬元。
撫州的好山好水正不斷“賣”出好價錢。“十三五”期間,撫州市綠色有機和地理標志農產品達320個,農民人均增收近5000元。
補鏈強鏈 產業壯筋骨
本報記者 周 歡
“滋滋滋……”激光鐫刻機下,經過鋁擠、精雕、壓鑄等工序,一塊塊平板電腦后殼被打上品牌標識字樣。
“訂單生產現已排到明年。”吉安米田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邱聲富告訴記者,米田科技是吉安市首家高精密模具制造企業,今年4月建成投產。
米田科技落戶的背后,是吉安不斷完善電子信息產業鏈的不懈努力。
吉安自2016年起將電子信息產業作為首位產業重點打造,推動電子信息產業補鏈、強鏈、壯鏈。2017年,吉安引進南亞新材料科技(江西)有限公司,填補了本地無高端覆銅板生產廠商的空白,公司年產量的30%供應給吉安本地數十家下游企業。
如今在吉安,半導體照明主要原材料實現自產自銷﹔電子線路板主要原材料銅箔、覆銅板、油墨、干膜等生產企業均有布局﹔數字視聽產業的音頻芯片、電源芯片、藍牙模塊自我配套比重達45%……
“從產業集聚,到龍頭帶動、配套支撐、縱向成鏈、橫向成群,吉安電子信息產業體系逐步健全。”吉安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黃國棟說,吉安電子信息龍頭企業約50%的原材料從吉安其它配套企業採購,部分企業相互依存度達100%,形成了LED、數字視聽、通信終端及傳輸設備、電子線路板、觸控顯示、電子元器件六大產業集聚發展。2020年,全市電子信息規上企業達352家,營業收入達1706.6億元。
“下一步,吉安電子信息產業將向5G制造和新興信息產業兩個細分領域發力,導入物聯網、區塊鏈信息技術,持續拓展電子信息產業鏈條。”黃國棟說。
內陸開放 崛起新高地
本報記者 周 歡
2014年,60萬元。
2020年,1.5億元!
7年間,位於贛州市的江西家有兒女家具有限公司外貿額陡增250倍,奧秘何在?
“因港而興!”總經理申飛給出答案。
“2014年前,我們很少接外貿訂單,客戶在哪裡、貨櫃怎麼裝、風險如何防控,都不了解。”2015年,贛州國際陸港建成運營,港口工作人員主動上門服務,家有兒女家具公司發出了經贛州國際陸港的第一條外貿貨櫃,利潤翻番。
“不沿海、不沿邊,外貿出口也很便利。”申飛舉出贛州國際陸港帶來的三大優勢:物流成本顯著降低,本地報關快捷便利,配套企業加速集聚。
贛州飛尚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配套企業。“家具公司隻需提供木材品種,我們即可全球找貨,第一時間配送至工廠。”公司副總經理陳朝佛領著記者走進緊鄰贛州國際陸港的倉庫,這裡面積達1.2萬平方米,堆滿了從國外運來的雲杉木和鬆木。
“過去,從廣東運一條貨櫃回贛州,運費5000多元,如今降至3000元以下,每年節省運費1000萬元,而且在贛州即可完成全部報關流程。”陳朝佛說。
有了贛州國際陸港帶來的便利,贛州家具產業加快實現了“木材全球買,家具全球賣”,產值從2014年的700億元躍升至2020年的逾2000億元。
“區域性國際貨物集散中心效應正在顯現。”贛州國際陸港管委會主任羅永鋒說,贛州國際陸港致力於打造“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和國際貨物集散地,現有19條中歐(亞)班列線路、5條鐵海聯運線路和26條內貿班列,2020年分別開行238列、1553列和15111列,總吞吐量達18.6萬標箱。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