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實事辦到群眾的心坎上

——樂平市創新治理高價彩禮紀實

2021年06月10日14:24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農村強、農村美,農村要有新風尚。今年以來,樂平市以加快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為契機,以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為落腳點,找准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聚焦農村“高價彩禮”陋習,全民發動、全域配合,開啟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治理高價彩禮活動,唱響了新時代婚俗新風之歌。

精准施策 高位推動

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高價彩禮”這一陳規陋習逐漸沉渣泛起,既給農村群眾帶來了沉重經濟負擔,更助長“攀比風”“拜金風”等不良社會風氣。

針對這一社會治理中新出現的痛點、堵點問題,樂平市委、市政府堅持問題導向,將治理高價彩禮作為全市深化改革的重要議題之一,通過組織專題調研、座談交流、分析研判,制定《樂平市治理高價彩禮、弘揚文明鄉風實施方案》,成立了以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任組長,市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及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為副組長,其他各方責任單位齊抓共管的工作領導小組,建立移風易俗聯席會議制度和市、鄉、村三級聯動機制,明確了各鄉鎮(街道)、村(居)委會及市委各部門、市直各單位的工作任務和力量配備,發動網格員摸清工作對象底數、實情、動態,有力、有序推進工作。

樂平市紀委市監委、市委組織部發出強烈信號,在治理高價彩禮工作中發現的違反相關規定並在社會上造成嚴重影響的黨員干部、監察對象堅決依規依紀嚴肅查處﹔對領導干部在推進治理高價彩禮工作中的履職情況開展客觀綜合評價,作為落實“政治三力”實效的評判依據。

同頻發力各方聯動

高價彩禮背后有道德、社會、民俗、經濟等多重原因。如何穩妥、有效地推進治理,需要注重系統觀念、法治思維、強基導向。為此,樂平市圍繞“自治強基”理念,創新治理舉措,明確屬地、行政、自治、群團協作四方責任,推動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畫好治理高價彩禮的同心圓。

全市各部門、單位、村居積極行動起來,鄉鎮(街道)落實屬地責任,加強對村民自治工作的指導,組建鄉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理事會,建立道德評價激勵約束公示牌,並通過“古戲台講堂”等平台,廣泛組織三句半、歌曲、舞蹈、小品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活動,真正讓群眾發動起來、組織起來、行動起來﹔市民政局、司法局等相關部門履行好行政職責,精心指導鄉鎮、村(居)依法建立健全鄉規民約、村規民約,將彩禮“限高”標准以及相關懲戒措施簡單明了、通俗易懂地納入規范條文﹔群團志願組織也積極行動,市團委以“五四”青年節為契機,舉辦青年交友鵲橋聯誼會,搭建公益青年交友平台﹔幫幫團、藍天救援隊等全市各類社會志願組織,以及農村老黨員、老干部、老軍人、老教師、老模范等“五老人員”、鄉賢名人積極發揮宣傳勸導和教育監督作用,及時制止勸阻高價彩禮行為。

一時間,樂平市全民動員、全媒發聲、黨群互動,移風易俗理念深入人心,家喻戶曉,形成了治理高價彩禮的強大合力。

情法相依 典型帶動

隨著樂平市高價彩禮治理工作的不斷推進,一批“低彩禮”典型不斷涌現。

好典型彰顯了好風氣,更體現了群眾的擁護與支持。為了保障治理效果,樂平市探索建立正向激勵和反面曝光機制,在全市利用村(居)民公眾事務微信群推送高價彩禮治理相關先進典型及反面案例,運用廣播電視台、微信公眾號、抖音、快手、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宣傳先進經驗和做法,大力營造高價彩禮治理的氛圍,積極激發社會協同力量。

與此同時,樂平市還將治理高價彩禮與普法工作有機結合,大力普及《民法典》《婦女權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規,成立“紅娘”(媒人)行業協會、自律組織,加強行業日常監管,並依法嚴厲打擊涉婚姻的各類違法犯罪行為。在審理離婚案件、婚約財產分割案件中,市人民法院堅持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有機統一,按照《民法典》規定的守法與公序良俗原則,不支持當事人收取高價彩禮獲得的不當得利,從法治上堵塞高價彩禮的獲利空間。

(責編:毛思遠、帥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