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海峰 陳佳璐
2021年06月16日20:28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學史力行辦實事、善學黨史開新局。今年以來,江西省崇仁縣不斷創新形式載體,引導干部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開展紅色教育 感悟紅色革命精神
連日來,該縣各級黨委(黨組)積極創新載體,走進紅色教育基地,引領黨員干部感受黨的奮斗歷程,了解人民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激發黨員干部的愛國熱情和干事創業激情,增強“四個自信”。黨員們共同學習黨史故事,憶初心、談經歷、說體會、表心聲,結合觀看紅色電影《半床棉被》分享入黨歷程,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
崇仁縣紀委縣監委以黨支部主題黨日為平台,開展“我是紅色清廉故事講解員”活動,講好紅色清廉故事,做到清正廉潔上更加主動自覺。
該縣總工會、縣衛健委機關第一、二黨支部全體黨員干部深入金溪縣后龔村,參觀中央紅軍總部舊址、觀看長征題材電影《救命密電》,重溫入黨誓詞,接受黨性洗滌,用紅色事跡教育黨員群眾,讓紅色血脈在推動崇仁高質量發展中賡續發揚。
全心為民利民,學史力行辦實事
連日來,受天氣、外地採購減少等影響,該縣桃源鄉奧村儷婷種植專業合作社部分大棚被掀翻,進入成熟採摘期的卷心菜淹沒在水裡並出現滯銷。
鄉、村干部了解情況后,紛紛伸出援手幫助開拓銷售渠道:奧村村委書記黃春發召集村兩委干部研究銷售辦法,分批次向全縣各大超市零售5萬余斤﹔奧村駐村第一書記吳為民聯系撫州農貿市場銷售3萬余斤……大家跑市場、開銷路,成功銷售蔬菜10萬余斤,將農戶的損失降到最低。
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和解決當前村集體經濟發展方式單一、經濟效益差等多種難題,六家橋鄉王鐵村結合當前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和農事生產,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基層黨建工作的重要內容,與紅潤苗木公司簽訂合作協議。
通過強化前期評估、跟蹤服務、落實保障,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建立資金投資企業、企業管理資金、村委會跟蹤服務的合作模式,發展苗木產業使該村每年村集體經濟增收9.6萬元,其中4.8萬元為該村扶貧資金,4.8萬為該村服務資金,有效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該縣統籌安排,以“我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為主題開展實踐活動,全縣各支部以醫療保障、生活出行、人居環境、庭院創建、反電信詐騙、移風易俗、實現微心願等工作為切入點,從修燈修路到幫助獨居老人打掃環境衛生,廣大黨員聚焦群眾關切,了解群眾需求,解決群眾困難。
截至目前,全縣黨員干部共為群眾辦實事達7600多件,通過一件件實事、小事,讓黨史學習教育真正外化於行、內化於心。
立足崗位工作,善學黨史開新局
在黨史學習教育活動中,該縣各單位把開新局作為著眼點和落腳點。
崇仁縣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將推行“不見面開標”系統,作為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舉措之一,並與黨史學習教育相結合。
5月28日,崇仁縣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首次採用了“不見面開標+遠程異地評標”全流程電子化交易模式,順利完成了“崇仁工業園區橫四支路、縱四路道路工程” 項目的招投標。
系統依托互聯網,綜合運用虛擬化、數字証書、音視頻直播等先進的傳輸手段,將傳統的開標場景搬到網上虛擬開標大廳,既打破了地域空間限制,有效地解決本地評標專家不足的問題,又有效遏制評標中存在的“熟人效應”。
崇仁縣一中引導廣大黨員教師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教學教研日常工作中,通過舉辦第二屆“黨建+青藍杯”教學能力大賽活動,不斷提升教職工黨性思想,賡續工匠精神,厚植師生愛黨愛國情感,朝著實現“一年適應,二年勝任,三年成才”的培養目標邁出堅實步伐。
崇仁縣教體局堅持問題導向,制定《崇仁縣教育“三違”治理專項行動方案》,通過政府網站、微信群、宣傳單等形式發布《關於整治違規收費、違規補課和違規推銷教輔資料的通告》《學校教育“三違”治理致家長一封信》,公布監督舉報電話,強化宣傳攻勢,全力營造風清氣正的教育新生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