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以往的市場行情,一般春節過后淡水魚的價格都會往“下游”,今年卻出現了相反的情況,1月份以來,我省各地淡水魚價格“不淡定”,以青魚、草魚、鳙魚和花鰱四大家魚為代表的淡水魚價格一路“上游”。
我省淡水魚價格緣何持續上漲?未來價格走勢如何?為此,記者深入市場與養殖區,進行了調查採訪。
市場:價格上漲生意依舊紅火
“鯽魚兩個月前零售價還是14元/公斤,現在漲到了30元/公斤,批發價也由原來的10元/公斤,漲到了現在的20元/公斤。”南昌鳳凰花園農貿市場一名魚鋪老板告訴記者,從今年春節開始,以四大家魚為代表的淡水魚價格每個月都有微漲,“黃牙頭”、淡水鱸魚等部分魚價漲得更厲害,直逼豬肉的價格,目前達到了約40元/公斤。
余干縣水產養殖大戶張素芳也告訴記者,今年淡水魚的行情確實不錯,以“黃牙頭”為例,批發價現在已經是20元/公斤,與今年年初相比,漲了40%左右。
省發改委6月3日發布的江西省居民生活必需品價格監測報表數據顯示,淡水魚價格呈上漲態勢,如草魚價格22.61元/公斤,與去年同期相比漲了67.36%,與上月相比漲了2.72%﹔鳙魚價格23.1元/公斤,與去年同期相比漲了39.66%,與上月相比漲了2.39%﹔青魚價格站上歷史高位,達到30元/公斤﹔花鰱價格也突破20元/公斤,達到20.85元/公斤﹔最便宜的白鰱價格也達到創紀錄的11.54元/公斤。
雖然淡水魚的價格出現上漲,但是消費依然旺盛。6月13日,記者在南昌水產品綜合批發市場、華潤萬家(南昌紅谷灘第一街區店)等市場採訪時發現,淡水魚的買賣十分紅火。
原因:多因素導致價格上漲
那麼,這次淡水魚價格上漲,背后究竟是什麼原因?
記者從我省相關部門了解到:一是產量下降。目前,作為我省淡水魚主要捕撈區的鄱陽湖等水域全面禁漁,這意味著我省原本每年13.2萬噸野生魚產量沒有了。另外,由於保護生態的需要,我省規定很多大型水庫不能喂飼料,隻能人放天養,加上各地對環保的重視,擴大了禁限養區范圍,拆除了很多大江大湖圍欄,以及網箱等大宗淡水魚養殖設施,導致魚的產量與往年相比出現下降。此外,去年夏季一場大水,我省至少有8萬噸淡水魚跑進了大江大湖。
二是與疫情有關。目前,國外的海魚進入我省市場呈下降態勢,消費者改吃淡水魚。同時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越來越好,酒店、餐館等魚類消費越來越旺。
除了以上兩大原因,從養殖戶的角度來說,“飼料成本上漲也是原因之一。”張素芳告訴記者,目前成魚飼料價格每噸同比上漲500余元,苗料和高端飼料價格每噸同比上漲約1000元。她有800畝養殖水域,一年要用成魚飼料約400噸,照此計算一年僅飼料帶來的養殖成本就要增加20多萬元。
安義縣養殖戶雷紅梅則告訴記者:“現在人工費也很貴,與去年相比每天至少漲了100元。”
鑒於這些因素,淡水魚價格短期內難以下跌。不過,我省有關部門表示,我省是全國淡水魚主產區之一,以往每年都要向外省調出100萬噸淡水魚,現在雖然價格出現一定程度的上漲,但是老百姓可以淡定吃魚。
提醒:切不可盲目跟風養殖
目前淡水魚的價格在全國出現了上漲趨勢,據農業農村部“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價格信息系統”監測,今年第23周(2021年6月4日—2021年6月11日),重點監測的水產品草魚、鯽魚、鯉魚、白鰱魚、花鰱魚等水產品中,大部分的價格同比全線上漲。
正是因為看到了淡水魚價格的集體上漲,在余干、共青城等地,不少農民紛紛挖塘跟進養魚,一些政府部門也在鼓勵跟進。
“我養了10多年的魚,在共青城有400畝水域面積,今年行情看漲,肯定比去年多賺些,但是魚價持續走高的背后不光有機遇,風險也很大。”養殖戶劉鬆高認為,現在養魚成本高,對技術有一定的要求,不能一看魚價上漲就跟風養魚,特別是小散戶如果一窩蜂來養魚,一旦遭遇行情下跌,可能血本無歸。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此次淡水魚價格上漲,正在復制過去國內豬肉上漲行情,魚價格大起大落給養殖戶帶來很大風險,切不可盲目跟風養殖。水產養殖從來沒有一夜暴富,需要一定的行業積澱,因此要通過豐富產品線、延長產業鏈、進行精深加工等途徑,走高質量發展之路,跳出暴漲暴跌的行業周期。(記者 洪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