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三個模式” 破解“三大難題”
——撫州市醫保局為民辦實事效果初顯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撫州市醫保局堅持將為民辦實事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抓手,通過建立“經辦、就醫、減負”三個服務模式,有效解決群眾“辦事難、看病難、看病貴”三大難題,切實提升廣大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推行“一一五”經辦服務模式,全力破解群眾辦事難問題。辦事難曾經讓群眾怨聲載道。為打造便捷高效的醫保經辦服務,撫州市醫保局狠抓“互聯網+醫保服務”建設。結合政務服務事項清單、推行“一窗辦、一碼辦、五代辦”的“一一五”經辦服務模式,打通了醫保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實現了不進醫保門便可辦理醫保事。
優化一窗辦,實現群眾辦事隻跑一次。全面提升“前台受理、后台處理、限時辦結”的“一窗式”經辦服務模式,做到“隻進一個門、隻取一次號、隻到一個窗口、隻報一次材料”,實現所有業務一窗受理、一窗通辦和一單結算,深受群眾歡迎。今年以來,全市共受理和咨詢業務8萬余件,按時辦結率達100%,辦事效率提升兩倍以上,所有服務事項零投訴。
創新一碼辦,實現群眾辦事數據跑腿。作為全省首個上線醫保電子憑証的市,群眾通過展示醫保電子碼便可應用於挂號就醫、藥店購藥、費用結算等多種醫保業務場景,由卡時代進入了碼時代,極大地方便了群眾辦事。自上線以來,該憑証已覆蓋全市96%定點醫藥機構,55萬人領取激活醫保電子憑証,結算184208人次,結算金額1804.27萬元。
推出五代辦,實現群眾辦事干部跑腿。在建成網上辦事系統的同時,還充分考慮到不能熟練操作互聯網的老年人或行動不便的人群辦事,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的要求,推出醫保服務“五代辦”。主要是充分發揮和借助鄉(鎮)醫保所、社區衛生服務室和村衛健室力量,在社區(村)衛健室設立醫保事項代辦點,具體為群眾提供參保繳費、電子憑証申領、慢性病申報、異地就醫申請、醫療費用報銷等五項代辦服務,實現群眾不出社區(村)即可辦理醫保業務,拓展了為民服務渠道,將為民辦實事真正落在實處。截至5月底,全市共開通106個“五代辦”服務點,發放調查問卷13萬余張,代辦醫保業務2萬余件。
健全“三擴一延”就醫服務模式,全力破解群眾看病難問題。看病難一直都是群眾的揪心事。在此次黨史學習教育中,撫州市醫保局立足部門職能,從醫藥服務、慢性病管理、便捷結算等方面綜合施策,全面助力分級診療,實現小病慢病家門口刷卡直報,大病異地就醫可直接結算,有效緩解了群眾看病難問題。
擴大特藥定點覆蓋面。為進一步做好國家談判抗癌藥政策落地見效,把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藥第一時間提供給大病患者就醫使用,該市將部分普通化療特藥的審批使用權限下放至縣(區)所在地具備相應診斷治療能力、採購配備相應特藥的二級甲等醫院,解決了特別是位置偏遠的群眾到市裡審批不便的困難。同時簡化特藥審核確認流程,醫保經辦機構不再對參保患者使用特藥進行資格審核和復核,直接由定點醫療機構特藥責任醫師按照治療需要和特藥管理規定出具意見,由定點醫療機構審核確認。全市共新增特藥定點醫療機構6家,特藥醫師16名,目前全市特藥定點醫藥機構達到10家,特藥醫師共51名,共有特藥38種141個品規,覆蓋了所有特藥定點醫療機構,群眾不出縣(區)就能申請救命、救急的特藥,得到參保群眾一致好評。今年以來,特藥結算4803人次,支付特藥金額2775.16萬元。
擴大慢病辦理面。在慢性病辦理上,將慢性病審批權限下放至醫院評定,由參保地醫院直接審核確定后可享受慢性病待遇。同時在二級以上醫院設立醫保窗口,實行“容缺制”和“承諾制”代辦慢性病受理,通過前移醫保服務,提高辦事效率,使群眾不到醫保經辦機構也能第一時間申辦慢性病。開通直審代辦以來,共確定享受慢性病待遇500余人。在就醫選擇上,為方便群眾就醫及購藥,允許就近選擇一家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和一家基層醫療機構作為慢性病直報點,群眾看病有了更多選擇,保障了慢性病患者能及時得到治療。在待遇保障上,一類慢性病門診參照住院報銷,解決了群眾為了報銷而去住院的困擾,同時大幅減少了基金的支出,實現了雙贏。
擴大刷卡直報面。全面推行門診統籌政策,群眾在村衛健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看病可直接刷卡報銷,比例為65%,上不封頂。為滿足流動人口就醫需求,對進城務工、就業、就學人員可申請轉移門診統籌定點醫療機構,選擇現居住地或就業地較近的醫療機構作為定點,確保群眾不因流動而影響門診統籌待遇。實現了家門口看病可報銷,再也不用為了報銷而去鄉鎮衛生院或更高級別的醫院就醫,來回跑、排長隊等困擾群眾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今年以來共報銷210.56萬人次,16118.28 萬元。
延展異地就醫結算面。為進一步減輕參保人員的跨省(市)異地就醫負擔,該市在全省率先實現異地就醫住院和門診費用直接結算,並持續鞏固完善藥店刷卡直接結算功能。通過加強異地就醫信息化、規范化和標准化建設,提升異地就醫結算率和精細化管理服務能力,實現了異地就醫備案網上辦理全覆蓋。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既方便了群眾就醫又減輕了經濟負擔。截至目前,網上辦理異地就醫備案38314人次、異地安置 37147 人次,實現異地就醫直接結算 96694人次,結算金額 9.78億元。
全力破解群眾看病貴問題。看病貴是群眾的一塊心病。為了減輕群眾的就醫和購藥負擔,該市從實行總額預算和推進支付方式改革方面入手,從而控制費用總量,從藥品帶量採購、打擊欺詐騙保、疫情費用保障方面發力,確保降低費用增量,有效地減輕了群眾就醫負擔。
實行總額預算。該市所有縣(區)均實行醫保基金總額預算管理,通過健全醫保經辦機構與醫療機構間“總額管理、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的激勵和風險分擔機制,促進了醫療機構精細化管理和規范化使用醫保基金。小病大治、大病久治,低標准入院、大檢查、大處方等違規行為不斷減少,群眾就醫負擔進一步減輕。
推行支付方式改革。充分利用醫保基金的戰略性購買服務,推進支付方式改革,讓群眾獲益更多是醫保部門的一項重要職責。近年來,該市積極推進支付方式改革,逐步形成了按項目付費、按人頭付費、按病種付費、按床日付費等復合付費方式。
落細藥品帶量採購。帶量採購平均藥價降幅在50%以上,能有效減輕群眾就醫負擔。為把這一惠民利民的舉措落地落細,要求做到醫療機構參與面達100%,完成約定採購量達100%,常用藥品配備達100%,確保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用上便宜的好藥。推行藥品集中帶量採購以來,該市共節約資金8000余萬元,人均購藥減少180.9元。
嚴格基金監管。該市以全國醫保基金監管方式創新試點為契機,通過推進互聯網+醫保建設,引入第三方力量,強化部門協作,廣泛發動群眾參與基金監管,構建了大數據監管、第三方監管、綜合監管和社會監管四大監管新體系。通過完善監管機制體制,進一步扎實扎牢了基金監管的制度籠子,誘導群眾就醫、套餐式檢查、不合理收費、分解住院、違規用藥等騙取套取醫保基金行為大幅減少,群眾就醫負擔不斷減輕,有效地維護了群眾利益,保障了基金安全。截至5月底,智能審核系統共攔截限制性用藥,重復收費等違規資金3487萬元,追回違規資金1035.29萬元,處罰672家,行政罰款380.71萬元,通報欺詐騙保典型案例6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