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頻道>>本網專稿

武寧縣委書記杜少華:傳承紅色基因 賡續奮進力量

2021年07月23日17:23 |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小字號

近日,中共江西省九江市武寧縣委書記杜少華接受人民網專訪,介紹武寧縣黨史學習教育的重點和工作要求﹔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以及如何利用好本土紅色資源優勢,開展黨史學習教育。

武寧縣委書記 杜少華

人民網:請您介紹武寧縣黨史學習教育的重點和工作要求。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武寧縣堅持把黨史學習教育作為貫穿全年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來抓,確保黨史學習教育高質量、有特色、走前列。

繪好“路線圖”。及時成立由我本人挂帥的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組建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下設6個工作組。制定全縣黨史學習教育實施方案,明確黨史學習教育路線圖、任務表。

堅持“常態學”。採取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舉辦讀書班、“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形式,常態化開展四個專題學習研討活動,確保學有所思、學有所悟、學有所得。廣大黨員干部通過“原原本本學、集中研討學、交流互動學、網絡雲端學”等方式掀起學習熱潮。

樹嚴“督導牌”。成立9個巡回指導組,制定巡回指導方案,通過聽取匯報、走訪調研、查閱資料、列席旁聽等方式,對全縣黨史學習教育開展情況進行督導,及時查找存在的問題不足,提煉特色亮點和好的經驗做法,並納入黨建考核、年度考核內容。同時,為確保導出高質量、督出好效果,定期召開巡回指導推進會,建立問題反饋整改、通報和約談機制,對開展不力的單位進行通報批評,要求建立問題台賬、實行銷號管理。已巡回指導督導各鄉鎮、縣直各單位黨史學習教育情況3輪。

唱響“好聲音”。線上,在各類平台開辟“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大學習、大調研、大討論”“我為群眾辦實事”等專題專欄。線下,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黨群服務中心、LED顯示屏、走廊文化牆、宣傳欄、宣傳展板、宣傳標語、街道廣告牌等載體,營造濃厚學教氛圍。

追求“高質量”。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將黨史學習教育與推動我縣內涵式高質量發展緊密結合起來,錨定“十四五”規劃藍圖和2035年遠景目標,確定了“五個勇爭先、六個作示范”的任務。“五個勇爭先”,就是努力補齊在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內需潛力、營商環境、擴大開放等方面短板,實現同等條件區域爭上游、全省年年有進位﹔“六個作示范”,就是推動城鎮建設、農業農村、生態文明、文化發展、民生保障、平安建設等已經具有較好基礎和優勢的領域走得更高更遠,力爭進入“領跑圈”。

武寧縣黨史學習教育與“十四五”規劃落實同頻共振、同向發力,廣大干群的信心和決心也更足。如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武寧未來發展的重要路徑,5月20日,“武寧縣生態產品儲蓄銀行”暨“南昌大學江西生態文明研究院”武寧科研教學基地揭牌儀式成功舉行﹔6月25日-26日,第四屆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江西)論壇成功舉行。

人民網:請問武寧縣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如何扎實開展好“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

我縣把黨史學習教育的落腳點放在以人民為中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上,完善“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問題、責任、督導”三類清單,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是梳理“問題清單”。堅持問題導向,開展“問計於民、問需於民、問政於民”的“三問”活動,全縣各地各單位黨員干部入戶走訪,深入了解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各地各單位至少建立3-5件民生問題清單。省委黨史學教辦簡報對我縣基層黨組織探索“自己遍訪‘找’、群眾掏心‘提’、集體研究‘議’、上級指導‘點’”四種渠道,檢視民生問題的做法給予肯定。同時,深入開展“大學習、大調研、大討論”活動,確定“武寧縣優化營商環境探析研究”等16項調研參考課題。縣四家班子領導牽頭挂帥,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精心開展專題調研。

二是建立“責任清單”。對標前期排查出來的“問題清單”,採取分類施策、分級管理方式(縣級層面重點梳理涉及面廣、普惠性強、群眾關注度高的民生問題﹔鄉鎮層面重點梳理教育、衛生、老小區改造、環境治理等群眾反映強烈的民生問題﹔村級層面重點梳理群眾身邊急事解決不及時的民生問題),建立“責任清單”,做到目標任務、責任領導、責任部門、具體措施、時限要求“五個明確”,實行“挂圖作戰”。

三是落實“督導清單”。縣黨史學教辦巡回指導組採用“四不兩直”督查工作法,形成了“工作督查、情況通報”兩項制度,緊盯為民辦實事的“問題清單”“責任清單”一項項比對落實情況,開列“督導清單”“三個清單”並通過“上牆”“上網”等方式向社會公示,實現了閉環管理。

截至目前,共征集到第一批為民辦實事項目788條,內容涵蓋就業、教育、社保、醫療、住房、養老、環保、交通等民生重點領域。經過認真梳理、研究歸納、嚴格審核,最終確定縣級層面6個方面的實事項目36條,已辦結18條。如,我縣武安錦城安置小區積極做好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后續幫扶工作,在社區創辦“四點半學校”“三師一室”和中醫館,有力解決了社區兒童“看管難”、群眾“維權難”“看病難”這“三難”問題。“四點半學校”這一做法在國家扶貧成效網絡展展出。

人民網:請問武寧縣如何利用好紅色資源優勢,開展黨史學習教育?

武寧是紅色資源大縣,據不完全統計,我縣犧牲的革命烈士共有1300余人。我們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用好用活本土豐富的紅色資源,創新“四大課堂”模式,積極引導全縣干群學好百年黨史,領悟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

一是打造“實景課堂”,追尋初心使命。收集整理革命歷史文物和熊肇勛、李屏仁、朱濤、朱美厚、駱南海等本地英模人物的事跡,深度挖掘上湯、泉口、船灘等革命蘇區資源,升級打造紅色印象·上湯紀念館、泉口鎮蘇區革命紀念館、船灘鎮駱南海精神傳承館和梅友支部紀念廣場等8個紅色教育基地,組織黨員干部、青少年等就近就地瞻仰參觀,深入開展“紅色走讀”活動,進行體驗式實景教學,接受精神洗禮。截至目前,全縣各地各單位已組織開展200余次實景教學,近萬人參加。8個紅色教育基地成為“紅色打卡”新陣地,紅色旅游成為武寧全域旅游新亮點。

二是構建“宣講課堂”,鑄牢理想信念。依托豐富的紅色資源,在全社會組織開展“四史”和地方史宣講活動,邀請省委、市委宣講團做專題宣講報告會,組建“百年黨史”縣委宣講團、“黨史故事匯”巡回講演團、“學黨史”青年講師團、“五老”報告團、“贛鄱紅色娘子軍”宣講團、“少年中國說”紅領巾宣講團、文藝志願小分隊等7類宣講隊伍,深入全縣機關、學校、鄉村、社區、企業、網絡開展對象化、分眾化、互動化理論宣講。截至目前,已組織開展各類宣講活動100余場,受眾8200余人。同時,各中小學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思政課堂,通過唱紅色歌曲、講黨史故事、誦紅色家書、看紅色電影、制黨史手抄報、演紅色課本劇等多種形式,打造精品思政課,把紅色基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內容根植於青少年學生心中。

三是開設“雲端課堂”,弘揚紅色精神。在各類融媒體平台開設“理想照耀中國”“黨史故事”“學思踐悟”“緬懷英烈 銘記歷史”“武寧紅色故事”等專題專欄,刊載推送黨的百年奮斗史、武寧百年紅色故事、紅色人物等黨史方面的文章、圖片和視頻,讓廣大干群全面了解掌握黨的百年歷史和武寧紅色故事。利用微信、抖音等新興傳播手段,開展“黨課開講啦”“誦讀紅色家書”“黨史故事我來講”等“微分享”活動,讓黨的好聲音“飛入尋常百姓家”。

四是豐富“文化課堂”,凝聚奮進力量。組織編寫《中國共產黨武寧歷史》(第三卷)《武寧革命老區發展史》《武寧革命故事匯(1925—1949)》《紅色上湯》等武寧黨史和革命史讀本,講好武寧本地紅色歷史故事,發揮以史鑒今、資政育人作用。策劃制作《江山》《在希望的田野上》《唱支山歌給黨聽》等紅色歌曲快閃視頻。組織辦好“啟航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群眾文藝匯演、江西六縣“踏歌起舞頌黨恩,山水武寧約你來”國際標准舞大賽、“山水武寧杯”全國書法大賽、文藝和理論精品創作、“紅心向黨”黨史進校園活動暨紅色故事宣講比賽、全縣美術作品邀請展、“四史”學習教育知識競賽、珍貴革命文物檔案說武寧展覽、紅色經典誦讀展播、群眾歌詠網絡拉歌等“十大文化活動”,引導干群把愛國愛黨情懷轉化為“建設秀美富裕幸福現代化山水武寧”的實際行動。

(責編:羅娜、帥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