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頻道

一根玻纖串起大產業

——上猶縣培植玻纖新型復合材料產業集群

2021年08月06日07:19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作為贛江源頭保護區,上猶縣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導向,堅定不移培植以物理加工為主的玻纖新型復合材料首位產業,在2013年獲評“江西省玻纖及新型復合材料產業基地”后,舉全縣之力抓龍頭、強鏈條、聚集群,破解了行業“散小亂差”的發展困局,在綠水青山間演繹著轉型發展、創新發展、綠色發展的“蝶變”。

今年1至6月,該縣玻纖新型復合材料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2.3億元,同比增長64.9%。

資源成就產業積澱

“上猶最早的玻纖生產企業創建於1989年。當時,一些小工廠集聚在南河電站附近。因為水資源豐富,水電年發電量達7億千瓦時,用電便宜。”上猶縣工信局黨組成員、縣工業倍增辦常務副主任駱耀中介紹說,玻纖復材的生產工藝屬於物理加工,且全流程材料均可回收再加工或再利用,生產低污染零排放,符合生態工業的發展前提。

轉折點出現在2012年。通過縝密調研和專家論証,上猶縣將玻纖新型復合材料產業確定為工業主導產業,2016年又將其確定為工業首位產業。據了解,該縣當初選擇發展玻纖新型復合材料產業,目的是避免與周邊兄弟縣市之間的同質化競爭,也有利於在發展工業經濟的過程中保護一江清水。更為重要的是,玻纖新型復合材料產業的最佳物流范圍是500公裡,以上猶為中心向外輻射500公裡,影響范圍甚至達到了粵港澳大灣區。輻射范圍內,上猶是唯一布局玻纖新型復合材料產業的地方。

自此,在贛南蘇區振興發展的浪潮中,高起點規劃、建設的龍頭企業——江西元源新材料有限公司應運而生。

龍頭企業快速崛起

2018年5月21日,一則題為《江西元源新材一期5萬噸窯爐點火》的新聞,登上了國外材料領域主流刊物的重要位置。“之所以引起國外的關注,是因為當時全球范圍內隻有10座池窯,元源新材建起了第11座。”元源新材董事長張全雷自豪地說。

玻纖材料因其耐熱性強,絕緣性、抗腐蝕性好,廣泛應用於建筑、交通、環保、國防等領域。在制作玻纖材料的工藝中,池窯拉絲生產最為優選,具有工藝簡化、能耗低、生產效率高、綜合成本低等優點。然而,池窯拉絲工藝的硬件設備投入大,讓很多企業望而卻步。

為了培育龍頭,上猶縣爭取到了贛州市首筆蘇區振興基金2億元,促成了總投資22.4億元的元源新材項目落地建設。同時,邀請了南京玻璃纖維研究設計院教授,對整個產業進行科學規劃和審核把關。短短一年半的時間,元源新材就駛入了從開始建設到點火投產的快車道。

“爐火一經點燃,十年不熄。”張全雷至今仍記得自己親手點燃爐火那一刻的澎湃心潮。元源新材規劃為兩條5萬噸池窯拉絲生產線。2018年9月,一期5萬噸池窯拉絲生產線正式投產,便在省內與九江玻纖拉絲產業、宜春奉新織布產業形成互補和差異化競爭的格局,產品輻射粵港澳大灣區、海西經濟區等經濟發達地區。

產業集群日益壯大

為了實現發電、用電企業雙贏,經過多次爭取,上猶成為全國首個水電直接交易試點縣,上猶工業園成為全省第一批參與電力直接交易的工業園區。去年以來,全縣參與電力直接交易的60家工業企業,每千瓦時用電價格降低0.016元,僅在電費方面就節省400余萬元,從而為全縣玻纖新型復合材料首位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與此同時,上猶圍繞玻纖新型復合材料首位產業抓招商,編制了產業鏈招商指南,實行“定規模、定項目、定企業”的補鏈式招商。政府以扶持為牽引力,推動原來分散在陽明湖、南河湖附近的玻纖企業,向產業基地搬遷集聚。近年來,有10余家玻纖企業“退城入園”、30余家關聯性企業入駐園區。目前,該縣玻纖新型復合材料產業集群不斷壯大,元源新材、祺琳科技等一批產業龍頭和骨干企業快速建成投產,鏈條企業數量發展到130余家,集群產品種類突破100種,產業鏈規模突破70億元。(黃傳章 劉珊伊 記者 唐 燕)

(責編:邱燁、羅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