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頻道

舊糧庫的新生

2021年10月15日07:15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10月14日上午,鷹潭市余江區春濤鎮鄔橋村文化大禮堂內和往常一樣熱鬧,一場用當地方言進行宣講的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專題宣講報告會在這裡舉行。村裡的黨員干部和村民聽得津津有味。

文化大禮堂窗明幾淨,對面是裝修一新的室內農貿市場,旁邊是村裡的互助養老中心、四點半學堂、便民服務中心,不遠處還有一間產業下沉車間。外人很難想象,眼前所見的所有功能設施,都是利用原塢橋糧管所閑置廢棄的糧庫改造而成的。

舊糧庫煥發新生機,正是整個鄔橋村嬗變的一個縮影。

春濤鎮黨委書記吳官文告訴記者,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鷹潭市委持續完善“小切口、大變化”民生實事辦理制度,統籌抓好58件民生實事和“我為群眾辦實事”重點民生項目清單21項任務,推動黨員干部直插基層一線問需於民。“作為一名基層干部,我們把學習黨史同解決問題、推動工作結合起來,組織黨員干部開展集中調研走訪活動,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急難愁盼問題。針對群眾反映的買菜難、活動開展難等實際問題,利用閑置廢棄的舊糧庫,因地制宜進行改造,將昔日的舊糧庫變成集商貿流通、行政服務、互助養老、黨史學習教育、文化娛樂等十大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服務中心。”

上午10時,室內農貿市場裡,買菜的人已經不多了。在一家豬肉攤前,吳文樣還在等著零星的生意。他在鄔橋村賣了20多年豬肉,“以前就是在馬路邊搭個攤子,風吹日晒不說,關鍵還不安全。”

室內農貿市場的投入使用,不僅獲得了商戶的認同,更贏得了當地百姓的點贊。剛剛買完菜的邵大媽告訴記者,以前每到趕集的日子,馬路兩旁擺滿了攤位,堵得人和車都走不了,散集之后還留下了一地垃圾。而閑置的舊糧庫由於缺乏管理,漸漸變成了當地百姓散養雞鴨、亂搭亂建,甚至傾倒垃圾的地方。“如今既整治了環境,又把這裡充分利用起來,確實是給老百姓辦了件大好事。”

“在形式上,修舊如舊,節省了資金投入﹔在功能上,破舊立新,滿足了老百姓的需求。”全國基層先進理論宣講工作者、當地村民吳光明為政府利用閑置的舊糧庫改建成綜合服務中心的做法叫好。如今,他幾乎每天都會組織他的“板車宣講團”成員來到村裡的文化大禮堂排練節目,因為這個文化大禮堂是對百姓免費開放的。

臨近中午,互助養老中心裡飄出了飯菜的香味,陸續有老人前來用餐。今年79歲的邵東方老人告訴記者,當地年滿70歲的老人,每月隻需交150元餐費,便可以在這裡解決一日三餐。這少不了當地鄉賢的捐款和村集體經濟的補貼,“我們都明白,如果沒有補貼,怎麼可能吃得這麼好?”邵東方的話語中透著感恩。

那麼,村集體經濟的來源在哪兒呢?由另一間糧庫改造成的產業下沉車間裡藏著答案。這是一家村集體入股的LED燈泡廠。廠裡有20多名工人,大多是當地的留守婦女。村民余燕燕一邊嫻熟地忙著手中的活兒,一邊和記者聊著。和其他留守婦女一樣,因為要照顧孩子和家庭,她特意選擇在這裡上班,每月有三四千元收入。

為民辦實事,不僅僅體現在硬件設施的改善上,也體現在服務能力的提升上。鄔橋村村黨支部書記陳志華告訴記者,自從村黨支部、村委會辦公室搬到這裡來之后,通過資源整合,村便民服務中心設置了6個便民服務窗口,並作為春濤鎮便民服務中心的一個分端,把45項服務事項列入“民事村辦”范圍,變“群眾上門辦事”為“干部下沉辦理”。“如今,我們能為周邊6個村委會、1.5萬群眾提供民政、社保、醫療等多項便民服務。”陳志華說。(記者 祝學慶 鐘海華)

(責編:邱燁、羅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