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頻道

父子共護遂川千年鳥道(圖)

2021年11月01日07:16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採咽拭子。

採咽拭子。

為鳥環志。

為鳥環志。

為受傷的鷺鳥喂小泥鰍。

為受傷的鷺鳥喂小泥鰍。

細雨中,曾昭明父子捕到一隻來自西伯利亞的琉球丘鷸。

細雨中,曾昭明父子捕到一隻來自西伯利亞的琉球丘鷸。

10月12日,曾昭明(左)、曾憲財父子將科研環志后的鷺鳥放歸大自然。

10月12日,曾昭明(左)、曾憲財父子將科研環志后的鷺鳥放歸大自然。

曾憲財在萬鳥嶺科研網場捕到兩隻白鷺。

曾憲財在萬鳥嶺科研網場捕到兩隻白鷺。

將網捕的鳥挑到鳥類環志站准備科研環志。

將網捕的鳥挑到鳥類環志站准備科研環志。

全國鳥類環志中心江西南風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山高林密,森林植被茂盛,常年雲霧繚繞,為鳥類覓食、補充水分和休憩等提供了上佳的場所。

全國鳥類環志中心江西南風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山高林密,森林植被茂盛,常年雲霧繚繞,為鳥類覓食、補充水分和休憩等提供了上佳的場所。

雨中,曾昭明父子將環志捕獲的鳥小心裝入袋中。

雨中,曾昭明父子將環志捕獲的鳥小心裝入袋中。

全國三大候鳥遷徙通道之一——遂川千年鳥道,其重要隘口位於羅霄山脈之巔終年雲霧繚繞的營盤圩鄉。每年秋季,來自西伯利亞等地的百萬余隻候鳥,都會集群通過這裡,再振翅往南遷飛。

10月25日雨夜19時左右,營盤圩鄉桐古村村民曾憲財,與父親曾昭明及十幾名科研人員、志願者一起忙著科研捕鳥,為鳥類科研環志做准備工作。鳥類環志是世界上用來研究候鳥遷徙動態及其規律的一種重要手段。

“以前捕鳥為了溫飽,現在捕鳥是為了環保。”10月26日,在萬鳥齊飛的營盤圩鄉萬鳥嶺腳下,全國鳥類環志中心南風面保護區營盤圩鳥類環志站內,曾昭明父子與環志站工作人員一起,為前一天捕獲的鳥佩戴鳥環、測量個體數據信息,再把鳥放歸大自然。2002年以來,該環志站已對仙八色鶇、池鷺、夜鷺、白鷺等210種、3.8萬余隻鳥進行環志。

萬鳥嶺以前叫“打鳥崗”。從小就跟隨長輩上山捕鳥的曾昭明回憶:“那時候家裡窮,我們這裡家家戶戶都捕鳥,就如同漁民捕魚一樣普遍。”一直到2002年,一次中外鳥類環志研討會在營盤圩鄉召開后,曾昭明和許多村民才得知,從自己家鄉飛過的許多鳥都是珍稀鳥類,他們內心受到了很大震撼。第二天,他和許多村民就上交了打鳥工具,“金盆洗手”不再打鳥了。

從那時起,曾昭明協助開展鳥類科研環志工作、成為一名護鳥志願者已經近20年。在父親身邊耳濡目染,曾憲財深知科研環志工作的意義。2020年后,隨著南風面保護區轉隸到省林業局直管,候鳥保護和鳥類科研環志工作進一步加強,曾憲財正式加入鳥類科研環志工作。

青山如黛,綠意盎然,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環境,現在的桐古村大力發展旅游業,建起了民宿、經營起了農家樂,還發展了黃桃、茶葉、中藥材、油茶等產業……村民們早就明白了保護鳥類、守護生態同樣可以發家致富奔小康的道理,建起了新房,開上了小車……

曾憲財告訴記者:“我爸爸是千年鳥道第一代護鳥人,我是第二代護鳥人,所以有人叫我‘護二代’。我很喜歡這個稱呼,希望我們全村人都成為守護綠水青山、共同富裕的‘富二代’。”(史港澤 記者 梁振堂 李 劼 田 野 攝影報道)

(責編:羅娜、邱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