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頻道>>江西要聞

盤活廢棄資源 發展循環農業

新余市渝水區水稻秸稈能成“金”

2021年11月01日07:06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深秋時節,秋風吹過田野,金燦燦的稻穗隨風擺動,空氣中彌散著稻谷清香。在新余市渝水區南安鄉東洛村,村裡種糧大戶符小毛正在收割晚稻,一台水稻收割和秸稈打捆一體機在稻田裡大顯身手。隨著機器開動,一排排低茬收割的水稻被“吃”了進去,稻粒留在了儲倉裡,秸稈被打好捆“吐”出來,整個過程高效快捷。

“我今年種了100余畝水稻,以前收完水稻后,秸稈或被燒掉,或堆在田裡漚肥。到種植下一季水稻,用旋耕機整田時,偶爾會有沒有腐爛的秸稈轉到機器裡,容易損壞機器,耽誤農時。”符小毛告訴記者,“現在秸稈變廢為寶了,有專業公司、養殖企業、食用菌生產企業上門來收,一畝地還補貼24元,省心又賺錢。”

隨后,記者來到位於羅坊鎮的德隆農業合作社,隻見廠房內的秸稈堆積如山,粉碎機正將一捆捆秸稈“吃”進去,很快就“嚼”成粉末狀。負責人賀平介紹,合作社提供專業化的秸稈離田社會化服務,廠房及設備均有政策補貼,省了不少成本。目前,合作社到南安、姚圩等周邊鄉鎮收購秸稈,每年處理秸稈1萬噸、農田面積約2.5萬畝。收購的秸稈用途很廣,可加工成有機肥,也可用作礦山復綠,產生不錯的收益。

渝水區是2019年全省首批秸稈綜合利用試點縣(區),該區按照“集中連片、整體推進,多元利用、農用優先,市場運作、政府扶持”的原則,培育、引進了一批秸稈離田社會化服務組織、秸稈綜合利用企業,形成了多條水稻秸稈綜合利用路徑,即以秸稈為原料,實現了肥料化、基料化、飼料化、原料化等規模化利用。目前,全區建設了標准化秸稈倉儲中心9處、秸稈臨時倉儲點2個,完善了秸稈收儲運體系機制,摸索出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的秸稈綜合利用模式,既節能環保,又推動了生態循環農業的發展。

在位於南安鄉的新余蘑坊菌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廖金牯告訴記者,公司種植的有機雙孢菇全部銷往香港,今年總產量預計2200噸,公司生物基料發酵場消耗的水稻秸稈達1.6萬噸。“雙孢菇的生物基料主要由水稻秸稈、動物糞便、豆粕發酵而成,對水稻秸稈的需求量很大。目前,公司也在收購秸稈自行生產基料,利用雙孢菇廢料,再制成有機肥銷售給周邊農戶,發展循環農業。”

經過幾年的發展,渝水區秸稈收儲運體系基本建立,產業鏈得到有效暢通。(鄒宇波)

(責編:羅娜、邱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