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企業技術改造工藝提升 加速產業低碳轉型步伐
遂川積極“碳”尋綠色發展

“生產能耗降低近50%,每年可節約標准煤約3000噸,企業效益逐年遞增,預計今年將實現產值近6億元。”日前,遂川群鑫強磁有限公司通過三次節能技改,困擾已久的高能耗問題迎刃而解,嘗到甜頭的企業負責人喜悅溢於言表。
近年來,遂川縣在招商引資進園之初,便將高耗能、高污染的“兩高”企業拒之門外﹔並對107家規上企業的能耗情況進行摸底,積極引導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和工藝提升,實現減員、減能、減耗,加速產業低碳轉型步伐,助推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2021年上半年,全縣園區主營業務收入達98.63億元,同比增長37.47%,三次產業比例約為9︰42︰49,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嵌入更多綠色元素。
在位於工業園東區的首創環保生物質發電廠,日焚燒近500噸生活垃圾,發電超20萬千瓦時,為園區企業源源不斷輸送清潔能源。清秀風電場、禾源風電場和碧洲風電場相繼投產發電,總裝機150兆瓦的巾石智慧風電場開工建設。“80后”攝影愛好者彭志強,見証了荒山中崛起綠色能源基地的蛻變。他拍攝風電圖片在社交平台分享,驚艷了不少人的眼球。
碳排放做“減法”,加速推進節能降耗和綠色發展。全縣185個脫貧村各建設100千瓦的光伏扶貧電站,增強村級集體經濟“造血”功能,生態“減碳”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今年10月,國家能源局發布《抽水蓄能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年)》,總裝機容量120萬千瓦的遂川縣抽水蓄能項目列入“十四五”重點實施項目。項目建成投產后每年可節約標准煤約72萬噸,將進一步健全遂川縣清潔能源體系,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作為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遂川縣的“碳”綠色發展之路成績斐然:“十三五”期間單位GDP能耗強度下降28%﹔連續三年榮獲全省高質量發展先進縣﹔南風面自然保護區、五斗江濕地公園、羅霄山大峽谷森林公園國家級自然保護地成功創建﹔新增“中國楠木之鄉”“中國候鳥旅養小城”“中國森林氧吧”生態名片……目前,遂川已率先在全市啟動GEP核算試點工作,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貢獻遂川力量。(通訊員劉傳武、李書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