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河嬗變
——上饒強力整治黑臭水體惠民生

一年前黃沙塘還是一個臭水庫,通過對解放河集中治理,現在水清岸美、四季有花,成了網紅打卡地。解放河位於上饒市老城區中心,主線北起於黃沙塘水庫,南至信江,全長約3.5千米,沿線居民集中。因長期存在生活污水直排現象,河底沉積淤泥,河水散發異味,河面漂浮垃圾,河岸蒼蠅亂飛,成了一條群眾反映強烈、長期飽受生活污水浸染的黑臭水體。
通過一年多時間的治理,如今的解放河,水面清澈見底、河岸綠草悠悠。解放河的嬗變,是該市全面推進黑臭水體整治攻堅的一個縮影。
暗渠多 整治難
“解放河治理有三難:暗渠將近2.5千米,全靠人工作業﹔暗渠上全是住戶商戶,生活生產污水基本上是直排,光居民住戶就多達2500戶﹔全線臭黑治理工程量特別大。”面對記者,上饒市政工程管理處主任吳建平道出了解放河治理難度大的原因所在。
溯清根源,對症施藥。為此,該市編制《上饒市中心城區解放河排水專項規劃》及《2020年上饒市解放河黑臭水體治理攻堅實施方案》,確定了“整體規劃、分步實施”推進方案,逐步開展截污工程、岸線修復及清淤工程、水體修復及水質保持工程、智慧水務工程、岸上環境整治工程、河道內立柱維修加固工程等六大主項工程,提升解放河流域水質及生態景觀,消除解放河暗渠等安全隱患。
“黑臭在水裡、根源在岸上、關鍵是排口、核心是管網,水環境治理的關鍵是摸清底數和污染溯源。”吳建平說,該市對中心城區管網進行普查,對排水管線位置、走向、高程等逐一跟蹤,納入地理信息系統(GIS)。經調查,解放河沿岸共有雨水、污水、混排口271個,居民住戶直排口559個,源頭水質變差以及沿岸居民生產、生活污水垃圾直排,周邊區域雨污水混排是形成解放河黑臭水體的主要原因。
抓細節 快實施
“解放河的整治刻不容緩,饒城等不及,河兩岸的百姓等不及。”吳建平說,解放河治理工程在嚴標准的前提下突出一個“快”字。
2020年7月27日,解放河黑臭水體治理工程開始實施。按照“截污清淤、修復水體、整治環境”三步走的治理方案,科學安排、搶抓工期,克服暗河施工難度大、連續陰雨天氣等困難,全力以赴推動項目建設介入快、推進快、見效快。
為順利推進整治工作,項目部提前介入,對暗渠段10處通風口進行重點布置,安裝暗渠內沿線照明燈925盞,充分做好暗渠施工推演及施工材料臨時堆放點等准備工作,做到提前開口、提前通風,保障項目施工安全。為全力保障施工進度,整治工程實行交叉作業,8個段面14個作業點平行交叉施工,確保每日500名以上施工人員及25個機械台班投入作業。項目部“放假不停工”,爭分奪秒推進施工進度,僅4個多月就完成了河道清淤和截污等主體工程。
“解放河河道清淤7萬立方米,上游黃家塘水庫清淤16萬立方米,沿河所有排污口接入污水管,杜絕污水直排現象。”解放河黑臭水體治理工程項目部負責人林秉政說。至此,清澈干淨的解放河呼之欲出。
建制度 重長效
經過4個多月奮戰,解放河終於“解放”了,黑臭去、微瀾起、清照人、水潺潺、魚漸集。“完成治理只是一個開始,仍需要深入鞏固治理成效,深化河流管理制度,深化提升老百姓的環境保護意識。唯有這樣,解放河才能長治久清,造福於民。”吳建平說。
2021年12月24日,在解放河平安醫院監測點,記者通過上饒市智慧水務平台,可以看到監測點的液位、水質的PH值及沿線水面是否有漂浮物等情況。“為了持續深化水質管理,專門建設了智慧水務管理中心,在解放河沿線設立23套監控攝像、8台水質監測儀,全天24小時實時監測水情水質,並將智慧水務接入上饒市智慧城市管理大數據平台,實現智慧聯動管理。”吳建平介紹,城管部門與沿河2個街道的6個社區聯動,通過發放宣傳手冊、入戶宣傳等形式,倡議河道周邊居民不高空拋物、亂扔垃圾,不私自開口偷排生產生活污水,引導居民積極參與水污染治理行動。
為全面改善城市水環境狀態,該市專門制定《上饒市中心城區排水系統改造提升工程三年(2021年—2023年)攻堅行動實施方案》,總投資22.28億元,全面實施城市新區和新建、改造道路(含裡弄小巷)、城中村和老舊小區的管網建設,全面推進市政老舊污水管網改造、清淤疏通、破損修復以及大力推進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等工作,進一步提升城區污水收集處理系統效能,確保從源頭杜絕污水進河道。(記者 呂玉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