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頻道

170間音樂教室讓鄉村小學“音樂響起”——

點亮孩子們的音樂夢想

2022年03月03日08:19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時而與學生一起拍手打節拍,時而彈奏鋼琴給學生演示,任教鄉村小學的“90后”戴聰怎麼也沒想到,她會站在專業的音樂教室給孩子們上音樂課。戴聰是南昌市紅谷灘區生米小學的一名音樂老師,在此前從教的三年裡,因為沒有專業的音樂器材,她上音樂課時,要麼教大家學唱幾首兒歌,要麼播放錄制的鋼琴彈奏視頻。

現在大不一樣了,去年10月投入使用的生米小學音樂教室,配備了鋼琴、五線譜電教板、音箱、投影儀、鑼、鼓等音樂教學器材。2月28日下午,戴聰正在教三(2)班的學生學唱彈奏兒歌《兩隻老虎》,老師認真教,學生用心學,稚嫩的歌聲回蕩在校園。

生米小學的學生們能在音樂課上觸摸跳動的音符,得感謝民建江西省委會。2017年,他們在調研中發現全省音樂教育供給比較匱乏,存在音樂開課率低、音樂教學條件落后、音樂教師缺乏等問題。為此,民建江西省委會會同多部門、企業,提出打造“音樂響起”公益項目,通過“音樂下鄉”等形式,逐步免費為全省偏遠的鄉村小學搭建音樂教室,提供樂器、配備師資,給鄉村的孩子們帶去成長的歡樂。

都昌縣蔡嶺小學,建設了全省“音樂響起”公益項目的第一間音樂教室。剛開始接觸音樂器材時,學生們既新奇又陌生。慢慢地,美妙的音符敲開了他們的心門﹔漸漸地,他們一改之前的膽怯,自信地參加各類主題文藝表演。蔡嶺小學音樂老師胡虹感慨,音樂課是孩子們表現自己、發揮特長的空間。有了音樂教室之后,孩子們更喜歡上音樂課了,還成立了興趣小組。走在路上,總能看到上學、放學的孩子蹦跳著打節拍,天真爛漫。

目前,江西省民建同心扶貧基金會投入1000多萬元,在全省建成170間音樂教室,惠及10萬余名小學生。基金會理事長李光榮是發起人之一,在他的辦公室,挂著一張江西地圖,地圖上密密麻麻地粘貼了“音樂響起”公益品牌標識。“建好一間,我就在相應位置貼上標識。你看,現在已經覆蓋了全省11個設區市、90多個縣(市、區)。”李光榮自豪地說,“音樂響起”公益項目推動社會力量和教育力量向鄉村學校匯集,在鄉村兒童特別是留守兒童幼小的心靈播下了音樂藝術的種子,讓他們在學習生活中變得更開朗、更活潑,更自信。

修水縣白嶺鎮鄧家咀村小學學生況燈說:“我喜歡唱歌,唱歌讓我很放鬆。”況燈在分享音樂改變生活時,清唱了一首剛學會的《感恩有你》,表達對“音樂響起”公益項目的感激之情。有了專業音樂教室,況燈接觸到“高大上”的音樂器材,學到了很多新的歌曲和音樂知識,她打心眼裡愛上了音樂。音樂也改變了況燈膽小害羞的性格,她現在無論走到哪,都願意展示自己的才藝。

為了解決音樂教室師資不足的問題,2019年,江西省民建同心扶貧基金會尋求省教育廳的政策支持,與江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簽訂了合作協議,由他們派出學生音樂支教,基金會提供音樂教室,合力讓美妙的音符跳動在山間、跳動在湖畔、跳動在鄉間田野……

橫峰縣姚家小學支教老師李丹對此感觸頗深。2020年下半年,她上的第一節課是全校100多名學生上過的最完整的一節音樂課。這節課之后,被音樂感染的學生們尤其是留守兒童,下午放學后早早地守在音樂教室門口:“老師,能不能教我們彈琴、唱歌。”而每次音樂響起,音樂教室內的25個座位坐得滿滿當當。“今年北京冬奧會閉幕式上,來自河北山區的44個孩子演唱了《奧林匹克聖歌》,把自己的歌聲唱給了全世界聽。”李丹說,這點燃了孩子們的音樂夢想,他們學得更帶勁了,也讓她覺得參與“音樂響起”公益項目意義非同一般。

“音樂響起”公益項目仍在繼續,音樂教室今年有望突破200間,讓音樂在全省更多的鄉村小學響起,讓音樂在更多的孩子們心中響起!(記者 余紅舉 實習生 冷黃瑛子)

(責編:邱燁、毛思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