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要聞

“紅配綠”,神山村“神”了

2022年04月16日08:23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暮春時節,記者一路驅車前往井岡山市茅坪鎮神山村,翻越雲霧環繞的山嶺,來到了村口。“以后這裡就是神山村旅游綜合體的新入口,工人們正在澆筑地梁,4月底將吊裝6米多高的鋼結構大門。”神山村黨支部書記彭展陽欣喜地說。

六年前的農歷小年那天,進村的道路還很狹窄崎嶇,習近平總書記冒著嚴寒,迎風踏雪來到神山村,他對鄉親們說,我們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將繼續大力支持老區發展,讓鄉親們日子越過越好。

深情的囑托,始終激勵著老區人民感恩奮進、自立自強。偏遠山區,出路何在?神山村的回答是:搭上井岡山紅色研學旅游的發展快車,發揮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打造“紅配綠”融合旅游品牌。

神山村通過改造黃洋界古道,建成紅軍小道,將周邊紅色景點串珠成鏈。結合全村脫貧攻堅的實踐與探索,神山村與培訓機構聯合設計了“一堂精准扶貧課”等課程,納入紅色培訓教學計劃。一趟趟紅色研學之旅,打開了神山村的發展空間。

“每次接到研學團隊,我們就會循著當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這裡走過的足跡,一邊重溫神山村精准扶貧的成果,一邊欣賞山間美景。游客最多的一年達到30多萬人次。”神山村村委委員黃娜說。她兼任村裡的講解員,每到旅游旺季,一天能繞著村庄走十多個來回。

神山村的研學旅程,給了游客什麼感受?“來這的人常說,生活在神山村一定很幸福!”黃娜說,這些年村子發生的變化,最能打動游客。土坯房變成了白牆黛瓦小院落,羊腸小道不斷拓寬,道路兩旁遍布農家樂,老區人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一張張淳朴的笑臉,感染了每個來到神山村的人。

昔日無人問津的小山村成了旅游打卡地,勤勞智慧的村民們,敏銳地將目光瞄准了綠色生態產業。神山村樹立“黨建+旅游”工作理念,發揮村黨支部在產業發展中的引領作用,村裡的黃桃、茶葉、毛竹等產業活力迸發。花開時賞景,結果時採摘,來到神山村的游客們回過神來,原來這裡是片桃花源。

今年41歲的神山村村民羅林輝,是最早一批吃上“旅游飯”的返鄉創業者。2016年,他結束了在廣東長達十余年的打工生涯,回到村裡賣起了土特產,在他不到20平方米的店鋪裡,擺滿了黃桃干、紅薯干、竹蓀和竹制工藝品。

“他們都是我的忠實客戶,不少人每年都要來村裡轉一轉,他們總惦記著我們手工制作的黃桃干,還有臘肉。”羅林輝指著微信通訊錄裡的3000余名好友說,現在山區變成了景區,村裡的土特產供不應求,他去年的收入有近10萬元。

近年來,神山村一改往日的閉塞落后,先后獲評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江西省5A級鄉村旅游點。2021年,神山村人均收入接近3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32.8萬元。

如何進一步擦亮紅綠搭配的旅游招牌?今年1月,井岡山神山旅游發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隨即啟動了規劃面積805畝、總投資5000萬元的神山旅游項目。來自北京的一家設計院,初步完成了景區的整體規劃。在規劃平面圖中,一條幸福大道貫穿村庄,幸福農庄、幸福花田、感恩培訓中心等豐富的業態項目坐落其中。

以往一條路走到底的研學路線,如今有了詳細的功能分區、發展定位和運營方案,這意味著屬於井岡山紅色研學路線重要一環的神山村,將逐漸成為集黨建研學、幸福文旅、產業聯動為一體的獨立風景區。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成為神山村端穩“生態碗”的新目標。

【短 評】

老區之變,說到底是思路之變。

黨的十八大以來,神山村立足當地優勢資源,推動文旅融合發展,帶動村民發家致富,最終實現蝶變。

在山區變景區的實踐中,我們看到“紅配綠”成為了一種旅游時尚。神山村將傳承紅色基因與踐行“兩山”理念有機融合,堅持以黨建引領生態產業發展,充分挖掘山村旅游的內涵和吸引力,真正激活了發展動力,也讓老區人民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董文濤)

(責編:毛思遠、邱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