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本網專稿

【贛南蘇區振興十周年】

江西尋烏:把代表聯絡站建到群眾“心坎裡”

2022年07月06日16:26 |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小字號

“多虧了鎮裡的人大代表聯絡站,現在晚上出門比以前方便多了……”日前,住在江西省尋烏縣南橋鎮老圩鎮的居民紛紛為該鎮人大代表聯絡站點贊。

原來,南橋鎮人大代表聯絡站收集到“老圩鎮沒有路燈,群眾強烈希望安裝”這一問題,及時組織代表進行走訪調研,及時把群眾意見轉鎮政府進行辦理,短時間內就在老圩鎮安裝了路燈,照亮了群眾的回家路。這是尋烏縣推進人大代表聯絡站建設的一個縮影。

今年以來,尋烏縣人大常委會按照強陣地規范化、強機制常態化、強措施實效化的“三強三化”工作思路,因地制宜,守正創新,分類指導,著力推進代表聯絡站建設提檔升級,努力將其打造成為“群眾之家、選民之家、代表之家、民主之家”。

規范化建站,讓代表聯絡站更有戰斗力

代表聯絡站是基層人大聯系服務群眾的重要窗口和橋梁紐帶,其建設質量、作用發揮情況直接關系到人大工作能否落到實處。近年來,尋烏縣人大弘揚“唯實求真”的尋烏調查精神,深入鄉村一線進行了專題調研。各鄉鎮按照有場所、有隊伍、有制度、有活動、有經費、有實效的“六有”標准,統一對代表聯絡站進行規范化、標准化建設。

截至目前,尋烏縣15個鄉鎮所有代表聯絡站已完成提升改建,代表、群眾進站更便捷,聯絡站工作人員能力素質更全面,各項功能設施更完善,工作制度更健全,有效延伸了代表依法履職的“觸角”,打通了代表聯系群眾的“最后一公裡”。

“不僅著力做好‘規定動作’,各聯絡站還結合本地實際,因地制宜創新‘自選動作’,推動硬件設施更加便民高效,軟件設置更加科學完備。”尋烏縣人大常委會相關負責人說。

據介紹,尋烏縣在建站過程中,南橋鎮借力中國移動互聯網電視,創新“智慧+人大”融合模式,實現每家每戶可在電視上點播“人大代表在行動”欄目,群眾足不出戶,通過電視就可了解聯絡站活動開展、群眾意見辦理及結果等信息,紛紛點贊、給予肯定。

常態化運轉,讓代表聯絡站更有親和力

尋烏是山區縣,許多農戶普遍靠山建房或切坡建房。隨著汛期的來臨,各地普降中雨或大雨,防汛形勢較為嚴峻。在代表聯絡站的倡導下,市、縣、鄉人大代表紛紛響應,積極參與防汛知識宣傳、山洪地質災害隱患排查、通知群眾轉移等工作,不辭辛苦奔赴在防汛一線,為確保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作出了積極貢獻。

建站是基礎,運管是關鍵。在具體實踐中,尋烏縣人大採取“固定式”與“流動式”相結合、“請進來”與“走出去”相補充、“實體站”與“網絡站”相呼應的運作模式,常態化開展“代表接待日”“代表在行動”等活動,豐富代表履職渠道、增強代表工作實效,推動“小平台”發揮“大作用”,讓代表聯絡站緊貼群眾需求,更接地氣、更聚人氣。至目前,全縣各級代表進站接待選民群眾19265人次,收集意見建議1160條,解答群眾具體問題2180余件。

民生問題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各代表聯絡站通過組織代表參與黨委、政府中心工作,以及各級人大開展的專題活動以及視察調研,讓代表親身參與到黨委、政府決策、項目實施中,讓代表與黨委、政府共謀劃、選民與代表廣參與,實現黨委、政府與選民“零距離”接觸,有效增強了代表履職自豪感和優越感,有力推動了一批民生實事項目落地投用,持續改善了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

實效化應用,讓代表聯絡站更有生命力

不僅要建好、管好,更要用好,代表聯絡站才有持久的生命力。近年來,尋烏縣人大常委會積極探索代表聯絡站實效化建設新路子,使其成為推動中心工作的助力器。

今年以來,在各個代表聯絡站的引導下,全縣各級人大代表通過走訪接待選民,發放鄉村振興、掃黑除惡、創文創衛、防火防汛、普法教育等宣傳手冊2萬余份,征求意見建議1780條,為推動縣委、縣政府科學決策、政策落地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發揮代表聯絡站在基層一線,收集辦理群眾意見建議便捷高效的優勢,建立了意見建議分類處理機制,力求做到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

“今后將進一步探索拓寬基層人大工作新路徑,把代表聯絡站打造成服務中心大局、貼近深入群眾的平台,宣傳政策法規、凝聚思想共識的戲台,提供建言獻策、促進當家作主的舞台,全面推進人民民主工作有聲有色、提質增效。”尋烏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嚴志林說。(時雨、肖遠鬆)

(責編:羅娜、帥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