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裡青山半入城——資溪“產城景”互融促城市品質提升

盛夏時節,走進資溪縣城,但見綠映山城,到處郁郁蔥蔥,生機勃發。
面包工廠香氣濃,大覺溪畔產業旺,瀘溪河岸入畫來……近年來,資溪縣以“純淨資溪”為引領,統籌規劃縣城“產業、城市、景區”布局,形成產城相融、產景結合、城景互通的“產城景”融合發展格局,推動了城市功能與品質提升,先后被評為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2017年以來,全縣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連續4年居全省第一,“純淨資溪”生態品牌日益夯實。
產城相融產業旺
7月13日,走進資溪縣工業園區,記者感受到處處彌漫著香甜的氣息。
資溪縣工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林超超向記者介紹,圍繞資溪面包本土實體化,資溪按照國家5A級景區標准,規劃建設了資溪面包食品產業城,項目在規劃時就充分考慮了資溪面包產業同城市發展的協調統一,在打造產業集群基地的同時,持續推進產城相融。
在當地食品龍頭企業——資溪面包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內,香氣濃郁。跟隨工作人員來到觀光廊道,面包生產的全過程一覽無遺。工作人員彭凱強介紹,公司是省級工業旅游企業,建有資溪面包旅游觀光工廠,內有觀光廊道、烘焙體驗館等,經常承接研學和親子游活動。
吸引記者目光的是,工業園區內的資溪面包科技園廠房別具一格,竹材料裝飾的外牆生態感十足。“科技園后面的高速公路,是大部分來資溪的游客都要經過的,游客們在高速公路上,遠遠便能看見科技園內的廠房,這也將成為游客對資溪的第一印象,因此我們在建筑設計上做了充分考量,盡可能展現資溪的生態特色。”林超超介紹。
產景結合氣象新
背靠大覺山,毗鄰大覺溪,讓坐落於資溪縣鶴城鎮大覺山村的花兒寫生基地吸引了大批美術生和藝術家前來創作。“我們嘗試將鄉風和現代藝術融合,把村裡的閑置樓房改造成寫生基地。”花兒寫生基地負責人劉俊介紹,基地2019年10月運營以來,已接待學生、藝術家等超20萬人次,每年能為周邊兩個村各創造資產收益約5萬元。
近年來,資溪以全新理念打造大覺溪旅游區,以“治水造景”的方式,將大覺溪沿線1600畝的田園、14個村小組貫通,讓生產、生活、生態融合,打造了產景結合的省級鄉村旅游綜合示范區。
大覺溪旅游區地處資溪城關,上承大覺山,下接中心城區,同青山綠水結合,打造了露營基地、美食村、滑翔傘基地等十余個業態。“大覺溪旅游區讓我到資溪不再是簡單地體驗漂流,而是會花上一兩天時間,在這裡慢慢享受生活。”來自南昌的游客許杰說。
城景互通城市美
晚霞漸暗,華燈初上,資溪縣城的瀘溪河兩岸,居民游客紛至沓來。
“1、2、3,茄子!”瀘溪河岸上,邱遠慧正同姐妹們拍照留念。她們都是資溪人,現分別居住在廣東、福建、浙江等地,每年都會相約返鄉,游山玩水間看看家鄉變化。“資溪縣城這些年的變化,我們都看在眼裡,尤其是這‘一河兩岸’,幾乎是一年一個樣。”邱遠慧感慨道。
2019年以來,資溪縣全面啟動“一河兩岸”舊城改造工程,完成了對中心城區棚戶區的全面改造,打造了包括瀘溪河兩岸,全長6.5公裡、寬4.5米的步行、騎行兩用健康綠道。
“順著‘一河兩岸’綠道前行,可以直通大覺山景區,這條綠道現在成了資溪城景互通的文明長廊。”資溪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黃志賢介紹,資溪以“微改造”模式,結合原有地形地貌,將沿線小廣場、小游園連通,新建改造了27個大小廣場、12個小游園和風雨連廊,並對商業廊橋、仿古商業街進行復古改造和業態提升,先后吸引10余家商業體入駐。(記者 徐立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