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要聞

跨越百年的歷史回響

——安源路礦工人運動啟示錄

2022年09月14日08:16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

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舊址。

百年老礦安源礦總平巷。

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的主雕塑和浮雕牆。記者 鐘進文攝 (圖片除署名外均由記者楊繼紅攝)

站在時間的坐標軸上,如同參天巨樹,新芽歲歲破枝、枝干年年伸展,百年接續奮斗鋪開了萍鄉日新月異發展的年輪,從昨天走向明天,從歷史走向未來。

山雄有脊,房固因梁。1922—2022,從總平巷的岩尖到張家灣的紅燈﹔從“從前是牛馬,現在要做人”的吶喊,到“霹靂一聲暴動”的果敢﹔從株萍鐵路助推近代工業文明的發祥,到滬昆高鐵牽引贛西工業重鎮的復興﹔從江南煤都的黑色印記到海綿城市的綠色轉身,100年前的熊熊烈焰,沿著革命、建設、改革的康庄大道,照亮萍實之鄉的光明前景。

厚積薄發:咱們工人有力量

知所從來,思所將往,方明所去。

工人運動,是早期中國共產黨人的重要革命實踐,而安源,便是其中的一塊重要試驗田。

20世紀20年代初,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以1922年1月香港海員罷工為起點,1923年2月京漢鐵路工人罷工為終點,掀起了中國工人運動的第一次高潮。彼時的萍鄉安源,因為安源路礦的興盛,聚集了大量的產業工人,為開展工人運動埋下歷史的伏筆。

在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內,有一段採用聲光電等現代科技手段還原的安源礦工採礦場景:黑暗逼仄的巷道裡,工人們佝僂著身軀,正在艱難地掘煤、運炭。逼真的形象,令觀者無不觸景生情。“少年進炭棚,老來背竹筒,病了趕你走,死了不如狗”,這曲悲歌是安源路礦工人悲慘命運的真實寫照。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從建礦、筑路的那天起,安源路礦工人就不斷為爭取生存權益而“怒發沖冠”,與反動當局進行長期不懈的斗爭。1920年,安源路礦產業工人隊伍壯大到1.3萬余人,成為那個時代最具先進性、堅定性、組織性的革命力量,已然為路礦工人運動准備了條件、提供了土壤。

安源路礦工人的反抗氣勢,讓年輕的共產黨人毛澤東敏銳地洞察到了發動革命的契機。此后,他多次踏訪安源,通過實地調查,對發動工人罷工的可能性、必要性、操作性進行了全方位的論証,並與戰友劉少奇、李立三一道,確立了罷工的正確路線、方針。

時與勢相得益彰,成立才一年多的中國共產黨,在安源開始了獨立領導工人運動的探索與實踐。

團結奮斗: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的精神標識

1922年9月14日凌晨2時,轟動全國的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爆發。這天,鐵路工人拉響汽笛,卸下機車的重要部件,停開列車﹔煤礦工人砍斷井下電源,高舉斧頭、岩尖,如潮水般從礦井工棚、街頭巷尾蜂擁而出。遵照毛澤東“哀而動人”策略,工人們高呼罷工口號:“從前是牛馬,現在要做人!”經過5天斗爭,路礦當局被迫承認工人罷工條件,把相關條件合並,達成13條協議。

走進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一組反映劉少奇與路礦當局談判的展陳群雕引人注目。這組塑像定格了正義與邪惡激烈交鋒的場景,偉岸與卑劣、崇高與宵小判若雲泥。

回首百年滄桑,安源路礦工人運動在中國共產黨史、中國革命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因為,這一筆,大大書寫了兩個字:成功。

在中國共產黨的幼年時期,浸透了革命者殷紅的鮮血,承載了太多悲壯的犧牲,鮮有成功的范例。而安源路礦工人運動,“未傷一人,未敗一事,而得到完全勝利”,“這實在是幼稚的中國勞動運動中絕無而僅有的事”。

作為研究安源路礦工人運動歷史的后起之秀,江西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張丹認為,誠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團結奮斗是中國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的必由之路”。團結奮斗,是百年前安源路礦工人運動取得勝利的精神標識,也是貫穿安源工運的制勝法寶。

事實証明,安源路礦工人的團結力量確實無與倫比。正因為“能夠齊心,能夠奮斗,又能看清環境”,即便是1923年“二七”慘案后,全國工運轉入低潮,在安源黨組織和工人俱樂部的正確領導下,安源路礦工人運動仍舊“巍然獨存”且蓬勃發展。因此安源被譽為中國的“小莫斯科”,成為“激勵全國工人運動的一面旗幟”。

從罷工開始時的“哀兵必勝”,到工運低潮期的“彎弓待發”,再到大革命失敗后的“招兵買馬,積草屯糧”,安源路礦工人用團結奮斗創造了“無產階級大本營”的奇跡。

砥礪奮進:紅色基因代代傳

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宣傳科科長段志能是一名金牌講解員。每一次講解,他總是以飽滿的熱情,傾力介紹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的每一處細節。“共產黨人是帶著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來到安源的,他們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流血犧牲。這種革命精神是我做好本職工作的不竭動力,激勵著我一定要把安源工運的故事講好。”段志能由衷地說。

張丹表示,透過百年安源工運史,讓她深刻感悟到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領悟到紅色安源蘊藏的中國革命勝利的基因密碼。她激動地說:“作為安源工運史和黨史的青年學習者、研究者,唯有做真學問,真做學問,從歷史學習研究中激發信仰、獲得啟發、汲取力量,才能走好走穩自己的青春之路。”

由個體而及全市,安源路礦工人運動所孕育的革命精神,歷經百年積澱和升華,已在萍鄉落地生根,化為推動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無窮偉力。

秋日下的牛形嶺,蒼翠欲滴。坐落於此的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陳列大樓顯得宏偉壯觀,大樓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8個大字格外醒目。站在陳列館前,放眼望去,安源路礦旅游景區的安源風情老街和游客中心建設正酣。近年來,萍鄉市錨定安源路礦旅游景區創建國家5A級景區目標,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加快推進景區項目建設,讓近代工業文明和紅色歷史文化交相輝映。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以安源紅為鮮明的底色,萍鄉正致力創建紅色基因傳承創新區,通過加強對工人運動搖籃、工人運動史的研究,豐富紅色文化傳播路徑,加大紅色教育培訓力度,把紅色資源利用好、紅色傳統發揚好、紅色血脈賡續好,發揮紅色資源鑄魂育人的作用,讓紅色精神綻放新的時代光芒。

“萍鄉是紅色資源的‘富礦’、紅色光榮的‘熱土’。我們不斷挖掘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全力唱響‘工運搖籃’品牌,努力把萍鄉打造成為最講黨性、最講政治、最講忠誠、最講擔當的地方。”萍鄉市委主要負責人話語鏗鏘。

一世紀風雨兼程,九萬裡風鵬正舉。百年歷程,許多人和事仍然歷歷在目,許多吶喊和高歌猶在耳旁。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精神不滅,跨越百年歷史煙雲而不朽!( 記者 尹曉軍 劉啟紅)

(責編:毛思遠、邱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