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浮梁縣:茶飄香 創業忙

人民網浮梁9月17日電(鄒玢琦)9月15日,前月浮梁看“豐”景景德鎮行融媒體採訪團走進2022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江西活動舉辦地——景德鎮浮梁縣,探尋浮梁縣港口村、峙灘鎮、臧灣鄉的鄉村振興發展之路。
浮梁縣王港鄉港口村昔日是承接水路運輸的中轉“碼頭”。村民營生以傳統農業為主,村裡“臟亂差”現象突出。后經宅基地改革試點、廁改、3500米瀝青路面建設,700平米花園式生態污水池建設,80棟房屋改造,農村環境面貌大大提升。村“兩委”還引導群眾發展葡萄、桑葚、覆盆子等種植業,並於2018年引入鄉創特派員,打造錦泰文化研學基地,發展當地旅游業,從而帶領村民走上致富路。
港口村人居環境得到改善的同時,也吸引了一批返鄉創業者。在外務工近三十年的程文明等七位村民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們共同返鄉,從今年三月開始進行基礎建設,將曾經荒廢的灘涂打造成為了一片游客們打卡游玩的網紅沙灘。家鄉的變化帶給了創業者們歸屬感,也激發了當地村民的創業熱情,目前,村內有了5家農家樂、14家沙灘店鋪,1家水上游樂項目。
位於浮梁縣東北部的峙灘鎮圍繞“浮梁茶”產業,推進縣重點項目——浮梁茶產業振興發展項目峙灘茶產業基地建設,致力於打造一個集茶葉種植、加工、銷售、科研及茶文化旅游於一體的茶產業生態鏈。
浮梁茶產業振興發展項目基地座落在峙灘鎮流口村,該項目內容主要有:新開發茶園5187畝、名優茶及紅綠茶生產線及廠房、精致包裝生產線及廠房等。目前,已新開發茶園3500畝,已完成名優茶及紅綠茶生產智能線和4棟廠房建設。
據介紹,浮梁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湖南農業大學合作研發生產了世界領先、國內首套茶葉初制精制智能生產線。該生產線實現數字化集成控制,鮮葉上生產線后隻需一個人在數控台控制即可完成整套加工程序。投產后名優茶生產線每個月可以處理24000公斤鮮葉﹔大宗綠茶生產線每個月可以處理75000公斤鮮葉﹔紅茶生產線每個月可以處理45000公斤鮮葉。
該項目通過建立“公司+村集體+脫貧戶”的運作新模式,與各有關鄉鎮簽訂協議,以扶持資入股分紅金的方式,有力推進了浮梁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截至目前,今年村集體和脫貧戶共分紅149175元。此外,項目為周邊農戶提供了務工機會,2020年至今,茶園務工工資發放達500余萬元。
位於臧灣鄉寒溪村的史子園組是一個純移民小組,1966年浙江千島湖水庫建設時,70余位村民從淳安搬遷落戶於此。五十多年過去,史子園從一片荒山,變成了為村民創造財富的家園。
臧灣鄉以“茶旅融合”為主線,對史子園進行整體規劃和空間重構,建設黨員活動初心館和移民文化村使館,打造富有農墾和移民文化的精品示范村﹔建設硬化了寒溪史子園的主要茶山道路,在史子園千畝茶園修建了觀光木棧道、觀景長廊等茶旅配套設施,將其打造成茶旅景點。2021年史子園入選4A級鄉村旅游點,成功舉辦“藝術在浮梁”藝術展。
為發展旅游經濟,推動茶旅融合,臧灣鄉新佳茶園依托4000余畝有機生態茶園,先后對茶園進行觀光休閑改造,建立茶飲文化展示區、人才培訓基地等,吸引不少游客前來採茶體驗、親子娛樂、研學觀光等,每年接待游客約10萬余人次,旅游收入超20萬元。
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史子園的村民繼承發揚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移民精神,史子園家家戶戶種植茶葉,如今茶園面積達1200畝,遍布幾座丘陵。村民朱志水家后門就是漫山的茶園,他每天忙得不亦樂乎,一年下來能有十五萬元的收益。景德鎮市浮梁縣臧灣鄉黨委書記李院生介紹,茶葉是臧灣鄉的傳統產業,進行三產融合后,游客翻了三番以上,一年旅游收入超過100萬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