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人民日報看江西

姚西蓮田美如畫(遇見)

王 芸
2022年09月24日08:0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兩隻蜜蜂立在白荷的花心,一隻伏在嫩黃的蓮蓬上,一隻倒挂在細細的花蕊上,全然不顧鏡頭一再靠近,拍下它們的薄翅。另一隻蜜蜂被鏡頭捕捉到飛離花蕊的一瞬,細細的腿上帶著小小一朵金黃。朝陽眷顧的蓮花,已全然綻開,白的、紅的、紅白相間的,花瓣一層托著一層,舉著嬌嫩的蓮蓬……我們走在萬畝蓮田的邊緣,流連於滿目花影,根本邁不動腳步,隊伍漸漸散開。伍廣昌亮著嗓門,熱切地帶領我們往蓮塘的深處走。

此時是立秋后一日,清晨6點半,我又一次看到了荷花在晨光中最美的樣子。7年前,我曾來過這裡——江西廣昌縣驛前鎮姚西村,飽覽了浩蕩蓮田之美。此刻,我沉浸在重晤的激動之中。近處的竹林與遠處的山影之間,是滿滿的荷,田田的荷,一眼望不到頭的荷。每一朵的形態都不一樣,正應了那句“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伍廣昌是驛前中學的歷史老師,志願擔任驛前鎮的義務講解員,一講就是10余年。他的講解中有故事、有歷史、有文化。他講驛前鎮的前世今生:這個倚靠武夷山脈、靠近撫河源頭的鎮子,古時不僅是兵馬傳送文書的重要站點,也是商家去往粵地的重要通道,其繁華程度可以想見。即便經歷了種種歷史變遷,全鎮還有數十座特色鮮明、價值獨具的明清古建筑存留至今。有意思的是,蓮的形態與意象布滿了小鎮的各個角落,呈現在梁木、檐頭、瓦當、雀替、窗格、石礎上,彰顯著古鎮人的審美趣味和價值追求。

我們跟隨伍廣昌走到荷田中心的兩棵大樹下,遠處山巒上的雲陣已鋪滿天空,襯著湛藍天幕、黛色山影,好一幅壯美的自然之景。眾人停下來,聽他講蓮與姚西村的近千年緣分。姚西村臨近撫河源頭。泉流繞木穿石越壑,漸漸匯成兩條溪流,經過山腳下的姚西村,哺育滋養了萬畝蓮田。先人有賴自然山川風物的成全,世代種蓮為生,將蓮種出了非同尋常的氣勢。而今天遍布廣昌的蓮,是種子隨人造衛星遨游太空后培育出的太空蓮,花大莖高,普遍開在蓮葉之上,觀賞性強,結實產量也明顯提高。

7年前,我在姚西村和驛前鎮隨處可見剝蓮米的人,路邊到處堆著已剝去蓮米的空蓮蓬。許多人家趕早採摘蓮蓬,脫粒、去殼、去嫩皮、漂洗、去芯、烘干,連夜制作成干蓮米。但這次來,無論在村裡還是鎮上,都不見這一景象,路面清爽,巷道干淨。伍廣昌告訴我,現在手工制作干蓮米已逐漸被機器替代。一般一個行政村會有一個加工點,有的大村有兩三個加工點,鎮上還有一座蓮加工廠。姚西村有村民自己購買機器,一台兩三萬元,蓮田多的人家有的買了不止一台,生產效率大幅提升。這樣也節省了勞動力。在姚西村,有人家種蓮15畝,光是蓮米的收入一年就能有8萬元左右。

他還告訴我,這些年電商經濟也在驛前鎮興起了,有外來的電商,也有本土的,通過網絡平台銷售蓮米。鎮上的郵政快遞點,每天都能看見有一大包一大包蓮米投寄出去。蓮渾身是寶,不隻能制成干蓮米,還可做成蓮子汁、蓮芯茶、藕粉、蓮苓面、蓮子罐頭、蓮薏茶等,如今在廣昌已形成了成熟的產業鏈。就連看似無用的荷葉,如今也能賣到6元錢一斤,許多餐館買去清洗干淨,用來蒸菜墊底。

每年小滿時節,姚西蓮田裡就有蓮花綻放了。伍廣昌會和朋友四處尋找那性急綻放的蓮花,將之拍攝成短視頻,發到網絡平台分享。這些短視頻幾乎都與蓮、與姚西村、與驛前鎮有關。他拍下姚西蓮田的晨景,雨后天地如洗,荷花帶露,一顆顆水珠在荷葉上滾動,水銀般渾圓、瑩亮。湊近去看,大而清澈的露珠裡,盛放了浩蕩的天光雲影。這些短視頻仿佛是姚西萬畝蓮田的預告片、宣傳片,會吸引愛蓮的人聞訊而來。

廣昌太空蓮經過不斷的培育改良,花期已可持續到立秋一個月之后。蓮花盛放期與學校的假期大致重合,伍廣昌也會在此時迎來身為義務講解員一年中最忙碌的時段。常常早上5點來鐘他就迎著晨曦進村,在旅客服務中心做好准備,陪著各式各樣的團隊游姚西、游驛前,結結實實忙碌一天后,踏著星光回家。

為了更好地服務游客,伍廣昌心裡有一張十分明晰的姚西村日升月落時間表。我們到的前一日恰逢立秋,次日太陽幾點升起?伍廣昌隨口道出答案,我上網一查,分毫不差。他如數家珍地告訴我:繞姚西村蓮田整整一圈,騎摩托車顯示的路程是5900米﹔從姚西村到驛前鎮,沿206國道,騎行2000米到達驛蓮小筑﹔從驛蓮小筑進入驛前鎮到完成整個鎮子的講解,一般要走3000多步……一個個精准的數字,隱現著一個樂此不疲穿行在蓮田、古鎮、山嶺,將全部身心交付給家鄉的身影,還有一顆熱忱的心。

剛離枝頭的蓮蓬,粒粒蓮米飽滿潔白,食之清甘,在我看來,珍饈亦不可比。姚西蓮花節已連續舉辦16屆,每年都吸引眾多愛蓮者前來。如今的姚西村,已經形成了春嘗蓮藕、夏賞蓮花、秋售白蓮、冬產澤瀉的產業循環發展模式。蓮,是姚西村的古老注腳,也是年年如新的吟唱,其清雅自潔的品性與象征寓意,為這座村庄注入文化與精神。

(責編:羅娜、毛思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