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共享電單車安個“家”
南昌城管部門多措並舉讓停放更規范出行更便利

地鐵站附近設立的共享電單車停放泊位。 記者 蔡穎輝攝
近年來,國家大力倡導綠色出行,打通群眾出行“最后一公裡”的共享電單車在各地迅猛發展,城市的各個角落都有其身影。然而,在給廣大市民出行帶來便利的同時,共享電單車也給城市管理增添了亂停亂放、堵塞交通等問題。如何做到既方便群眾,又不造成交通擁堵?南昌市城市管理部門在一線尋問題,在實踐中找方法,通過疏導結合的各種舉措,讓共享電單車自覺規范地融入了城市的治理體系。
疏堵結合解決無序停放
“共享電單車在以前曾經把這裡的地鐵口給包圍了。”在上海路開奶茶店的小萬告訴記者,因為附近恆茂夢時代廣場商圈的人流量非常大,很多人騎共享電單車前來購物隨意停車,加上企業自身的投放,導致出現共享電單車無序停放的亂象。
“要讓這裡秩序正常,必須取消共享電單車停放點。”青山湖區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大隊副大隊長張明介紹,取消停放點只是單純滿足了城市管理的需求,但給群眾出行造成不便。“經過現場調研,我們決定在附近百余米施劃非機動車泊位,並專門建設一個非機動車停車場,供共享電單車停放。”
位於南昌市東湖區的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是全省知名三甲醫院,每天前來就診人數眾多,且南京西路人行道較為狹窄,原本規劃泊位根本無法滿足共享電單車的停放需求。以往,由於該院門診部入口周邊泊位需求較大,非機動車往往停佔機動車道和盲道,導致交通擁堵情況頻發。
為了同時滿足患者和市民的需求,東湖區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大隊決定撤除南京西路的20處共享電單車停放泊位,轉而在一附院兩側的永外正街和賢士一路尋找泊位。城管執法大隊與董家窯街辦共同行動,首先在永外正街規劃了200個非機動車泊位,使泊位的容量增長10倍。同時為便於共享電單車清運調度,又在賢士一路規劃了一處容量為100輛的集中清運點,可在高峰時段快速清運共享電單車,同時在一附院周邊設立共享電單車禁停區域,為市民的非機動車保留停車泊位,實現醫院周邊泊位的高效利用。
“除了在熱點區域分別設立了禁投區、限投區、回流區、疏導區和市民車輛停放區等措施外,我們在施劃非機動車泊位時還採用了新模式。”南昌高新區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大隊副大隊長潘一斌告訴記者,根據共享電單車的運行和市民需求情況,城管大隊在施劃停車泊位方面實行“4+4+2”模式,即40%供市民使用、40%供企業投放、20%供回流調整。為了方便市民出行,優先將靠近地鐵口、公交站等交通便利的區域作為市民車輛停放區,共享電單車則在附近的專用停車泊位內停放。
定制服務解決供需矛盾
“怎麼鎖不了車?”9月19日下午,市民小郭在紅谷灘區萬達廣場旁想歸還共享電單車,但軟件一直提示“車輛不在停車區域,無法鎖車還車”,同時還給他顯示了附近允許停車區域的指示圖。
小郭的情況正是城管部門利用科技手段解決用戶亂停放共享電單車的一個縮影。為進一步規范車輛停放,南昌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支隊與共享電單車企業密切配合,強化企業和監管部門的信息共享和管理銜接,入駐南昌的車企向該支隊開放了企業運營平台的部分功能,統一將各企業共享電單車電子圍欄飄移度設置在1米以內,減少非機動車道內佔道停放等不規范停放行為。紅谷灘區城管部門則與公交集團合作,研發“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監管平台”並投入使用,引導青桔、美團、哈啰等企業接入平台,實現對共享電單車的全時段、全范圍監管,對共享電單車投放總量實時監控和智慧調度,用戶隻有把共享電單車停放在安裝了藍牙道釘的泊位內,才能正常還車。
科技手段解決了亂停放問題,對於偏遠區域有需求卻沒有投放共享電單車的問題,城管部門也根據需求聯合共享電單車企業提出了解決方案。
“位於高新區的合力泰科技有限公司實行員工24小時輪班制,由於地處偏遠且地域寬廣但人流量密度小等因素,共享電單車在企業附近未設置投放點,不少企業員工晚班出行沒有公交車,亟須共享電單車助力。”潘一斌介紹,為解決該企業員工出行難,高新區城管執法大隊協調共享電單車運營公司在企業內部設立停放點,並投放了100輛共享電單車。“隨后,我們又開展了共享電單車進廠區活動,通過設置專門停車點,解決了9個因廠區遠導致的員工出行難問題,獲得企業一致好評。”
近年來,南昌城管部門堅持規范管理、服務在先,整治在后三步走的方式,進一步規范全市共享電單車的停放秩序。
“我們制定出台了《南昌市城區公共區域非機動車停放區設置技術導則》,在全市主次干道和街道、景區、公園廣場、商業綜合體、單位社區、交通場站、學校醫院、集市等地因地制宜設置非機動車泊位並施劃標識標線,引導市民規范停車。”南昌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支隊業務科負責人表示,7月以來,市城管支隊召集各城區城管執法部門和5家共享電單車運營企業進行了多輪座談協商,對接需求,組織各城區按照“便民合理、應劃盡劃、精准施劃”的原則對路面停車泊位進行施劃,共新增、施劃、修補共享電單車停放點位3237個。截至目前,南昌市共設置電子圍欄850處,施劃停放泊位3.9萬處,泊位長度16萬米,可滿足約16.5萬輛共享電單車的停放需求。(記者 蔡穎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