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安源:砥礪十年鑄輝煌 乘勢揚帆再啟航

黨的十八大以來,萍鄉市安源區積極貫徹新發展理念,銳意進取,砥礪前行,十年間埋頭苦干,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1486戶4649名貧困戶全部脫貧,2個省定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脫貧攻堅戰圓滿收官﹔
地區生產總值由2011年的132億元增至2021年的260.9億元,經濟實力和質量效益大幅提升﹔
潤達國際購物中心、天虹購物中心等城市綜合體拔地而起,刷新了安源城市新地標﹔
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平安中國建設示范縣區、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區、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等一系列榮譽閃耀奪目……
作為贛西門戶萍鄉的中心城區,安源緊扣發展脈搏,立足園區、城區、景區,加快城鄉融合,推動鄉村振興,以“安源精彩”為“江西精彩”添彩。
緊抓項目建設
夯實發展“穩根基”
金秋時節,走進安源區伯樂智能裝備產業園建設項目施工現場,隻見挖機、重卡、塔吊等大型機械有序作業,處處涌動著隻爭朝夕、大干快上的熱潮。據悉,該項目計劃總投資30億元,佔地230畝,建成后有望成為安源區第一家本土上市企業。
十年“優”無止境的努力,為安源拓出高質量發展的坦途。安源區持續擦亮“安心辦”營商品牌,通過“三包一助”網格責任制為企業紓難解困,多次上榜省工商聯發布的“十佳優化營商環境縣(市、區)”名單。同時,堅持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雙輪驅動”,圍繞“2+1+N”產業格局,在加快金橋焊材、百斯特電瓷等傳統產業智能升級的同時,全力培育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引進了奕東科技產業園、喜臨門智能家具等一批“5020”項目,為挺起安源工業經濟“脊梁”注入強勁動能。
辦好民生實事
彰顯安源“大溫暖”
2018年中環路(安源區段)實現全線通車﹔斥資近38億元打造的安源湖綜合性區域初見雛形﹔新建改擴建學校30余所,新增學位9600個﹔整治改造老舊小區120個,惠及50820戶……
十年間,變化的是歲月光陰,不變的是為民初心。安源區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將安源打造成為“首善之區”為目標,建成了集社區食堂、醫療養生、糾紛調解等功能為一體的“安源紅鄰裡之家”服務站37家﹔探索建成了“活水計劃”特殊兒童之家——“安源紅星星之家”4個場所﹔打造了全省首家殘疾人家門口就業雲平台“安源區就業雲基地”﹔在全省率先實現了養老保險鎮(街、管委會)社會站全覆蓋……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用一項項惠民暖政,托舉起全區人民“穩穩的幸福”。
推進全域旅游
構筑文旅“新高地”
在黛瓦青牆的鰲洲書院漫步,感受昭萍文脈﹔在古色古香的南正街暢游,沉迷老街風情﹔在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尋史,追尋革命足跡……絕美的安源,有一萬種理由,吸引各地游客。
一萬種理由的背后,是十年奮斗的腳步。安源區圍繞發展優質旅游和推進全域旅游兩大目標,充分利用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的契機,結合全區旅游資源稟賦和分布實際,著力打造安源紅色旅游、工業旅游和鄉村旅游三張名片,逐步形成了以安源路礦旅游景區和紅領巾紀念館為中心,東面打造以玉屏峰、楠木七仙嶺休閑度假項目為龍頭的鄉村游,南面打造以海綿小鎮、安源古鎮為龍頭的觀光游,西面打造以中醫藥養生小鎮、烏石印象為龍頭的康養游,北面打造以凱光新天地旅游度假區為龍頭的體驗游,呈現出“整體推進、遍地開花、聯動呼應”的良好態勢。據統計,近五年全區共接待游客1200萬人次,其中,紅色旅游綜合收入高達20余億元。
改善人居環境
刷新城鄉“高顏值”
沿著青山中醫藥養生小鎮游步道拾級而上,映入眼帘的是青山秀水,令人心曠神怡。“這是原來是焦寶煤礦的廢棄礦山,植被破壞嚴重,整天粉塵飛揚,環境的污染導致很多人得肺病。自從開展礦山修復后,我們的綠水青山又回來了,這不僅吸引了許多老年人回來養老,還讓我們吃上了‘旅游飯’。”在青山村生活了70年的龔雪雲說,這十年的變化,他是看在眼裡、樂在心裡。
優美怡人的環境離不開安源區長期以來的努力和堅守。十年間,安源區大力實施“藍天碧水淨土”行動計劃,齊抓“水”“陸”“空”,實現了“顏值”“氣質”雙提升。2020-2021年全區地表水優良率達100%﹔2020年達到空氣質量二級標准,2021年全區空氣質量優良率90.1%,比2016年提升了16.6%﹔截至今年5月底,已修復廢棄礦山108座,修復面積約518.74公頃,修復率約76.8%,在修復“生態包袱”上取得了顯著成效。
十年成一畫,而今謀新篇。安源區干部群眾將牢記囑托,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真抓實干、久久為功,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