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中煙南昌卷煙廠:集創新之力 護一片青綠

11月的金聖科技工業園,草坪青綠,灌溉噴頭不時噴出水霧,滋潤著茵茵芳草地。
沿著灌溉裝置埋藏的地下管道溯源而上,源頭竟然是南昌卷煙廠污水處理站的聚丙稀酰胺加藥器,這台笨重的大家伙,每天能處理污水160噸,所處理后的污水即達到正常排放標准,還可用來澆灌。據介紹,現在的污水處理站,當月水處理量可以達到5000噸/每月、8噸/每小時、綠化用水4-5次/天。化學需氧量控制在10以下(國家排放標准100)。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水活水來。從污水到淨水,背后是南昌卷煙廠動力車間污水站班組多年的不懈努力。
在污水處理過程中,需添加一種名為聚丙烯酰胺白色晶體,它是一種水溶性先線狀高分子聚合物,可使污水中的懸浮粒顆物凝聚並沉澱。然而,如何使藥物均勻攪拌是一個難題。傳統的葉片式攪拌機隻能攪拌處於下層的藥物,上層的藥攪拌不充分、不均勻,會影響最后的水質。這令污水處理工徐建華頭疼不已。葉片攪拌機功率大、噪音大。“每天吵得頭疼,”污水處理員工章艷說道,“或許,我們可以嘗試換一種攪拌方式?”
鄭旭東是有十余年污水處理經驗的老師傅。“我們可以試試爆氣攪拌,不知道行不行得通,想一千次不如去做一次,總之,我們試試吧!”於是,他帶領著污水班組的員工,從羅茨風機接了一段空壓管,直接安裝在聚丙烯酰胺加藥口,棄用了老舊、噪音大的葉片攪拌機。
藥物在爆氣攪拌的作用下,“咕咚咕咚”得翻涌起大泡泡。為使藥物投放比例達到最佳,他們開展長達三個月水質檢測。
污水處理工觀察水質清澈度。陳維攝
在污水處理站,污水操作工陳維每天都會對加藥水池進行抽檢、比對。時刻觀察水質清晰度,水面懸浮物的變化。“如果藥量過多會使污水的流動性變差,甚至出現膠狀。過少的話,會影響污水的絮凝效果。”
從一小時到半小時,不管烈日還是風雨,他們不斷加強巡檢力度,時刻關注水質變化。“天氣熱又怎麼樣,隻要能把中水做得更好,這些辛苦又算什麼!”污水處理員工顏妍正頂著烈日,他們大部分工作時間都是在戶外的。為不影響生產后中水的質量,每天要對水質檢測化學需氧量,根據當天的數值,不間斷改變加藥數量和加藥次數。
三個月的實驗和調整,摸索出了一套污水處理的加藥程序,並順利通過環保局水質檢測,各項數據遠遠低於環保局排放的標准。
徐徐微風下,花草樹木正在接受中水的灌溉。2022年,污水處理班還解決了新的難題——用處理后的水去種自己的花。
為了讓中水更好利用起來,污水班組大量查閱污水資料,在有限的設備條件下,擬定一套自動綠化方案,並實地勘查、測量、安裝。經過多次調整和試驗后,中水自動噴淋正式投入使用。
當生產后的中水達到了一定水位后,自動對園區內的植被進行噴洒灌溉,不僅完成了廠部“污水零排放”的任務,還減少了額外的綠化用水50∼60噸/每天,在環保方面實現了1+1>2,處理后的污水絕對合格、絕對安全。數據的背后離不開班組的團結一心、合力同心,不管是烈日或者風雨,總是默默奉獻著,沖在最前線。
夜色朦朧,夜晚下整個金聖科技園區披著靜謐。小小的污水處理站,用日復一日的努力,澆灌出四時的生命之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