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

辦好微小事 服務大民生

——上饒市推行“黨建+網格+微小事”獲群眾點贊

2022年12月05日08:18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籃球場換了新的塑膠地坪,安裝了照明燈,晚上也可以打球。球場周圍損壞嚴重的綠化帶進行了硬化,還安裝了座椅,方便居民休閑。”12月1日,上饒經開區興園街道鳳凰社區713旭日小區居民趙捷亮告訴記者,作為老小區,之前小區籃球架破損嚴重,地面坑窪不平,每到雨季還容易積水。

  變化得益於社區的“黨建+網格+微小事”平台。今年7月,鳳凰社區將小區籃球場改造確定為要實施的微小事,幾個月后,曾經破舊的籃球場煥然一新。

  今年以來,上饒市在“一城五區”(信州區、廣豐區、廣信區、上饒經開區、上饒高鐵經濟試驗區)的城區社區,創新推行“黨建+網格+微小事”工作機制,以黨建為引領、網格為單元、民生為導向,著力辦好群眾身邊微小事,獲得群眾贊譽。

  讓社區有錢辦事

  家住信州區東市街道信陽路10號的46戶居民,每年都會因為化糞池堵塞而煩惱,特別是一樓的住戶,一到梅雨季節,雨水經常倒灌到家中。社區想對化糞池和管道進行改造,但苦於沒有資金,一直未能實施。

  今年3月,上饒市推行“黨建+網格+微小事”工作機制,著力解決群眾身邊急難愁盼問題。南門路社區將信陽路10號化糞池改造確定為第一件要實施的微小事,並投資2.5萬元進行改造,徹底解決了化糞池堵塞和雨水倒灌的問題。

  “過去想給群眾辦事,但苦於社區沒有集體經濟收入,心有余而力不足。”南門路社區黨委副書記甘詠虹表示,通過“黨建+網格+微小事”的實施,社區有錢辦事,有權辦事。

  為了強化資金保障,該市按照市區聯動、分級投入、因地制宜、統籌調劑的原則,由市、區兩級在年度預算中安排微小事專項資金,3年計劃投入約2億元。以區為單位建立不少於2000萬元的“微小事蓄水池”,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杠杆作用,鼓勵帶動轄區單位、社會組織等多元化籌資,輻射帶動各類社會資源共同參與。根據分級確定、即報即審的原則確定事項,規定每個社區每年可實施一個單個事項金額在30萬元以內的事項和總金額20萬元以內的若干個微小事項。其中1萬元以下的事項,由社區直接確定並牽頭組織實施,讓社區有權定事、有錢辦事。

  讓群眾參與辦事

  “建好網格,由網格員上門入戶,將群眾最期盼解決的事項收集上來,同時召開協商議事會,眾人的事由眾人商量。”廣信區羅橋街道斯達社區黨委書記王宏平說,為了方便群眾參與,社區設置了“黨建+微心願”二維碼,送“碼”上門。

  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斯達社區玫瑰公館小區有居民200余戶,居民想辦的微小事主要集中在綠化帶受損、牆體脫落、增加健身器材、安裝晾衣架和停車棚五項,最后通過召開協商議事會,決定先實施群眾反映最多的兩項,即安裝晾衣架和停車棚。

  為了更好地收集社情民意,把微小事辦到群眾心坎上,該市積極推動基層各類網格整合成“一張網”,把黨組織建在小區、建在網格、建在樓棟上。同時,抓實網格融合,統一將社區各類網格整合成社會治理“一張網”。目前,該市基層黨建、民政、衛生健康(疫情防控)、市場監管、生態環境、城市管理等職能部門的網格已並入社會治理網格,為黨建引領、一網治理提供支撐。

  針對社區治理的“軟肋”和民生實事的“短板”,上饒市採取社區征集、群眾申報的方式,形成居民點單、社區接單、政府買單、群眾評單的工作閉環,切實做到選擇讓群眾說了算、實施讓群眾全過程參與、最終成效讓群眾評判。

  “小事情”連著“大民生”。截至10月底,該市“一城五區”已征集“微小事”4172件,確定事項3740件,投入資金5025萬元,已辦結3284件。

(責編:邱燁、毛思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