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要聞

看病就醫有托底 精准救助有實招

萬安縣為困難群體撐起“暖心傘”

2022年12月20日08:09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醫療救助制度是我國醫療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緩解城鄉居民患重特大疾病的經濟負擔,為群眾看病就醫發揮著托底性保障作用。今年以來,吉安市萬安縣通過探索多部門特殊人群信息實時共享機制、醫療救助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建立健全因病返貧致貧動態監測和精准幫扶機制等措施,切實減輕困難群眾就醫負擔,為困難群眾撐起“暖心傘”。

信息共享,從申請救助到自動識別

家住萬安縣城的聶小輝因患嚴重的心血管疾病,住院治療花去了3萬余元。“家裡因給我治病,花光了所有積蓄,幸好政府今年及時把我納入低保戶,享受到了醫療救助,最后我個人僅承擔了1.1萬元,負擔著實減輕不少。”聶小輝告訴記者,他沒有主動向政府申請醫療救助,但好政策主動找到了他。

聶小輝享受到醫療救助,得益於萬安縣打破壁壘建立特殊信息共享機制,醫療救助從群眾提交材料申報變成政府部門主動發現。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為切實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萬安縣醫療保障局、鄉村振興局、民政局、衛健、殘聯等部門聯合建立起特殊人群信息實時共享機制,實現跨部門、跨業務的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

萬安縣醫保部門在信息共享中,一旦發現自費費用較大的群眾,第一時間派出工作人員開展入戶走訪,了解其收入、就業、身體等情況,對生活困難群眾進行及時醫療救助,有效解決了困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據悉,今年信息共享以來,萬安縣對全縣1.55萬名困難群眾實施了參保全覆蓋。同時,對全縣城鄉居民醫保集中參保繳費期結束后新認定的困難群眾,隨時參保,隨時享受待遇。

應保盡保,健全多層次減負機制

為讓生活困難群眾看病就醫無憂,萬安縣根據今年10月1日正式實施的《吉安市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細則》),在全縣建立健全梯次減負機制,在確保對生活困難群眾基本醫保應保盡保的基礎上,鞏固大病保險傾斜減負,夯實醫療救助托底保障。

根據《細則》,困難群眾在省域內定點醫療機構住院的合規醫療費用經三重制度保障(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后的個人負擔部分,達到吉安市上年度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可依申請給予傾斜救助,更好滿足困難群眾三重制度保障外的補充保障需求。

“醫療救助的政策越來越好,讓我一家對未來充滿信心。”家住萬安縣百嘉鎮的低保戶賴滿英告訴記者,自己因患惡性腫瘤,今年治療花費目前累計10萬余元,根據《細則》新政,享受到了三重制度保障外的補充保障,個人僅負擔3萬余元。

這樣的醫療救助,在萬安縣並非個案,截至目前,萬安全縣直接救助1.6萬余人次,直接救助金額約445萬元,其中,住院救助金額291萬元左右,門診救助金額154萬元,為患病的困難群眾撐起“暖心傘”。

動態監測,及時救助確保不漏一人

“醫療救助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政策太好了。”近日,萬安縣羅塘鄉羅塘村村民曾相相,為在深圳治病享受到了醫療救助異地就醫直接結算開心不已。

鑒於困難群眾在異地看病,要往返兩地報銷和墊付較高的醫療費用,萬安縣積極依托全國醫療保障信息平台,推動基本醫保與醫療救助相融合,打通醫療救助異地就醫直接結算通道。這樣一來,獲得萬安縣醫療救助的困難群眾,出院時隻需刷醫保電子憑証,系統就能精准識別該患者可享受保障政策,一次性辦完所有費用結算,有效解決了困難群眾異地就醫“煩心事”。截至目前,該縣醫療救助異地就醫直接結算422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萬安縣醫保部門為了確保醫療救助不漏一人,對參保群眾進行動態監測,一旦發現經基本醫保、大病保險等支付后個人單次自費超1萬元、累計超2萬元的群眾,每月定期推送給鄉村振興、民政等部門進行分析研判,以便盡快確定醫療救助身份。

對此帶來的好處,脫貧戶朱龍生的說法很有代表性。“我最近被發現患有惡性腫瘤,因治療費用較大,被當地醫保部門監測到,及時幫我辦理了醫療救助。”朱龍生告訴記者,正是有了醫療救助,避免了他因病返貧,不至於一人生病拖垮全家。(肖 翔 記者 洪懷峰)

(責編:毛思遠、羅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