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

沃野田疇展新顏

——看橫峰如何創建全國鄉村振興示范縣

2023年01月25日07:36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秀美鄉村建設全域覆蓋﹔2022年全縣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達1.66萬元,較2021年提高13.3%﹔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平均達32萬元﹔入選全國首批100個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創建名單,成為全省4個入選縣市之一﹔秀美鄉村建設吸引河南、廣西等20多個省份的縣市前來“取經”﹔1月13日,首屆中國鄉村振興北京論壇召開,橫峰縣委書記潘琍受邀出席並作主旨演講……

  橫峰,這個昔日國家級貧困縣,如何一躍成為國家鄉村振興示范創建縣?新春前夕,記者走進這片紅色的沃土,一探究竟。

  秀美鄉村 擦亮“面子”

  白牆青瓦,池塘碧水,靈山矗立。在龍門畈鄉錢家村李家村小組,既可以細心感受江南水鄉的韻味,也可以盡情欣賞田園靈山的靜美。七彩的房屋、生動的壁畫,走進姚家鄉好客王家村,猶如欣賞一幅多彩的油畫。村庄不大,隻有27戶人家,但移步皆是景,鄉村公路寬闊平坦,農舍田園舒適愜意,將鄉村詩畫之美詮釋得淋漓盡致。

  臨近春節,行走在橫峰,大大小小的村庄沿著柏油路鋪展開來,好似“橫看成嶺側成峰”。紅色名村楓林村、耕讀傳家蘇家塘村、好客王家村……各村呈現自然美、凸顯特色美,游客在不同模式的鄉愁體驗裡任意切換,給人以“遠近高低各不同”的層次美。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近年來,橫峰堅持全域規劃,做到規劃建設一張圖。宏觀層面對秀美鄉村全域規劃,微觀層面實現每個村庄都有具體規劃。不僅對全縣村庄布局、功能定位、產業發展進行統籌規劃,而且對具體的村落形態、建筑風貌、功能區劃進行統籌謀劃,力求用規劃的系統性來保障村庄建設的有序性。

  “我們首先對‘秀美鄉村、幸福家園’創建的核心內涵提出‘五個美’的定位,即‘村庄布局美、生態環境美、產村融合美、文明風尚美、幸福生活美’,以此來推動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同時把全縣25戶以上660個村庄分為‘普及村、亮點村、景點村’三類來打造。”橫峰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王曉華介紹。該縣在全省率先完成660個村庄“七改”整治建設以及美麗宜居鄉鎮和村庄的建設任務,打造了6條美麗宜居精品旅游線路,新農村建設村點成功爭創3A級以上景區4個,3A級以上鄉村旅游點27個,把鄉村“美麗資源”轉化成“美麗經濟”。

  “村子干淨整潔,住得舒適,游客也多了,我們在家門口吃上旅游飯,日子越過越好。”1月11日,享受到旅游紅利的葛源鎮民宿老板余柳青笑著說。

  產業發展 夯實“裡子”

  臨近春節,年味漸濃,葛源鎮街上車水馬龍,不少居民忙著置辦年貨。“現在大家的收入越來越高,而且集市上商品豐富,什麼年貨都有。”一名居民拎著剛買的幾袋香菇、木耳對記者說。

  葛源鎮鎮長徐嬪介紹,近年來,該鎮深入挖掘紅色資源,以閩浙贛革命根據地舊址群為核心,引進專業化的運營團隊、服務團隊,對葛源旅游資源及要素進行合理穿插,圍繞“吃住行游購娛”精心規劃精品旅游路線,大力發展紅色旅游等產業。2022年,全鎮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少的有20余萬元,多的達100萬元,真正讓村民的腰包鼓了起來。

  鄉村要振興,產業必先行。橫峰充分發揮秀美鄉村建設帶來的資源優勢,發展鄉村休閑旅游,推進以葛業為主的“1+N”產業體系建設,穩步推動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幾年來,該縣共發展水稻制種1萬畝,新建改造高產油茶3萬畝,建成港龍灣、清峰馬家柚基地等20個千畝產業基地,其中葛已被納入國家中醫藥大品種重點研發計劃,“橫峰葛”栽培系統入選第五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名單。創建石橋秀美梯田、梧桐畈荷塘月色、姚家好客王家、燕辰葡萄樂園等8個市級休閑農業示范點,打造了“橫峰採摘”品牌,形成“四季有花、有果、有景、有樂、有效益”的休閑農業產業格局。

  “雜交水稻制種每畝成本1500至1700元,產量400至500斤,平均每畝可獲利1500元。”談起水稻制種,王曉華如數家珍。作為全國制種大縣,橫峰正在創建全國雜交水稻制種大縣,引進萍鄉以及湖南、湖北、浙江等地10多家制種企業,與中國水稻研究所、中國油料研究所、中國航天育種中心、江西農業大學、江西省農業科學院等戰略合作,做大做強興安種業、清峰馬家柚等。目前已獲評全國油菜制種大縣的橫峰,正在形成以“水稻制種+油菜、葛根、油茶、甘薯、馬家柚、中藥材、生豬、龍蝦”的制種體系。

  港邊鄉旱地多水田少,素來有種植紅薯的傳統。過去,農民種本地紅薯,效益不高。該鄉余塘村黨支部書記、橫峰縣宏晟種養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徐恩貴引進中國農業科學院甘薯研究所的6個紅薯新品種,並搭建廠房進行紅薯產品深加工。鮮紅薯每公斤批發價由0.18元提高到0.75元,零售價由0.5元提高到2元,產品價格翻了兩番,農戶種植紅薯由畝均產值1200元提升到3000元以上,單項增收250%。

  橫峰鼓勵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創業致富帶頭人等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培育創業致富帶頭人184人,不斷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讓村村有產業,農民增收有途徑。同時,發展電商促進農民增收,依托農村e郵、農村淘寶、縣電商產業園、縣農產品電商運營中心等互聯網渠道,發展直接從事農村電商的企業和個體戶達500余家,實現年銷售額超2000萬元。

  紅色資源 鑄魂“底子”

  “一個人好不是真的好,家鄉好才是真的好!”姚家鄉灘頭村在外創業人士楊春生回到家鄉,主動請纓擔任灘頭秀美鄉村建設促進會會長,並捐資50萬元支持家鄉建設,和村干部一起上戶宣傳,編制村級規劃。正是有村民的積極參與,“忠義楊家”文化新村驚艷亮相。

  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橫峰探索“1+4”鄉村治理模式,即以黨組織為核心,新農村建設理事會、村民互助會、監督委員會、鄉友促進會等村民自治組織為抓手,引導越來越多的像楊春生一樣的村民參與鄉村振興建設,讓更多的農民從美麗鄉村建設的“旁觀者”變成“實踐者”,實現鄉村治理與長效管護工作有效結合,提升了農民生活品質、帶動了鄉村“產值”。

  “橫峰是一片紅色沃土,是閩浙贛省蘇維埃政府首府所在地,方志敏、黃道、邵式平等革命先驅曾在這裡領導過叱咤風雲的革命斗爭。”1月10日,在橫峰縣革命烈士紀念館,記者聆聽講解員介紹橫峰的革命歷史。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夯實底子。橫峰縣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周志強告訴記者,在推進秀美鄉村建設過程中,該縣充分利用當地豐富的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把黨支部建在產業上,形成了“田園黨建”品牌。通過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推動文化振興,推進移風易俗,倡導文明新風,涵養文明鄉風,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

  “健康向上,樹立文明新風……”在錢家村李家村小組民居牆壁上,村規民約這樣寫道。錢家村是小有名氣的水果村,全村葡萄種植總面積800余畝,有種植戶30余戶,年產值達800余萬元。過去,“娶媳婦”和“送長輩”是村民家裡兩件“天大”的事,講排場、比闊氣,大操大辦成為“人情枷鎖”,使得村民不堪重負。為此,錢家村深入開展“文明新風進農家”活動,掀起興改舊俗、培育新風的熱潮,在全村樹立崇德向善、勤儉節約、文明健康的社會風尚,入選第二批全國村級“文明鄉風建設”典型案例,榮獲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全省鄉村振興模范黨組織等榮譽。

  鄰裡節、連心飯、敬老節……橫峰出台《橫峰縣農村“推動移風易俗 促進鄉風文明”行動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常態化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引導群眾、凝聚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山清水秀,人心向善,如今的橫峰,鄉風文明建設持續為鄉村振興集聚力量,處處呈現出一派新氣象。

  以“秀美鄉村、幸福家園”創建為重要平台和載體,緊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聚力產業集聚發展,持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開發利用革命老區紅色資源,橫峰不斷探索“低成本、可復制、黨建引領、系統推進、民主管理、產村融合”的鄉村發展路徑,一幅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鄉村振興秀美畫卷已徐徐展開。(記者 祝芸生 沈秋平)

(責編:邱燁、羅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