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傳承南豐樣本:一個鄉村儺班的“春天”
南豐儺舞起源於西漢,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2006年,南豐儺舞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南豐跳儺一直長盛不衰,每年正月,各個村庄的儺戲班子就開始為每家每戶跳儺,消災祈福,保佑全年安康。
如今,南豐百余個儺戲班子,分布在全縣各個鄉鎮村庄,為當地群眾帶去歡聲笑語的同時,也讓這個傳承千年的傳統文化正煥發出新的生機。
“起儺”儀式上的插曲
農歷大年初一,江西南豐縣白舍鎮上甘村80歲的甘永福早早起床,召集村裡的儺班,准備去村裡的儺神廟,舉行一年一度的“起儺”儀式。
甘永福是村裡儺班班主,掌握著“起儺”儀式中一套繁瑣的流程和必不可少的“起儺”口訣。
春節前,身體抱恙住院的甘永福不顧醫生的勸阻,堅持出院回家,就是為了這一年一度的“起儺”。
南豐儺舞始於初漢,至今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因其渾厚粗獷、古朴神秘,被譽為“中國民間舞蹈活化石”,2006年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而白舍鎮的儺舞可謂南豐儺舞的代表,流傳兩千多年,至今盛行於白舍鄉間,成為白舍鄉民春節和婚嫁喜事必不可少之儀式和流程。
每年春節,19支儺班、近600名民間藝人散布白舍鄉間,不同風格流派的儺舞音樂、服飾道具等,構成了獨具特色、內容豐富的儺文化。
可以說,無論儺班數量,還是表演形式,白舍鎮均為南豐之最。而在白舍鎮上甘村,還保有江西現存最古老的、修建於明朝永樂年間的儺神廟。
上甘村大年初一的“起儺”儀式就在這座有著600多年歷史的儺神廟中舉行。
“起儺”意味著一年之中,持續半個多月的跳儺活動的開端,甘永福早早將儺班弟子召集到儺神廟中,穿好紅袍,點燭焚香,准備在請神卜筶后,搬下面具奏樂出殿。
甘永福7歲時跟隨父親學習跳儺,16歲正式加入上甘儺班,1994年擔任上甘儺班“正印”領班,成為上甘儺班第二十五代班主。
雖然跳儺技藝全面而精湛,對跳儺互動各個流程儀式熟稔於心,但畢竟年事已高,再加上節前身體不適,當天的“起儺”儀式上,甘永福沒能堅持到最后,由副班主代為主持,“起儺”才得以圓滿完成。
“兩頭小、中間大”的年齡結構
然而,“起儺”儀式上的小插曲在甘永福心中留有的遺憾並沒有停留多久。
大年初一上午,軍峰山腳下,上甘村儺神廟對面的古戲台上,20多位儺班成員,身披紅袍,面帶儺面具,舞姿一如千年前的先人古朴而稚拙,粗獷而豪放。
大家輪番上陣,兩個小時的跳儺表演,吸引了數百人觀看。這對這個有1300多年歷史和千余常住人口的古村來說,十分難得。
儺舞流傳千年常演不衰,一如既往的深受鄉民歡迎和捧場,讓身體抱恙的甘永福倍感欣慰。
甘永福不僅是上甘村儺班班主,還是南豐縣跳儺省級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作為非遺傳承人,儺舞傳承自然成了甘永福的重任。
相對於其他地方儺班傳承人青黃不接的情況,上甘儺班有著令人羨慕的“兩頭小、中間大”的年齡結構:
24位儺班成員中,既有甘永福這樣技藝全面精湛、經驗豐富的領頭人,也有三四十歲中生代,更有二十多歲的新生代,其中,中生代佔儺班人數的一半以上。
“這種年齡結構比較合適,至少在未來二三十年,上甘儺舞的傳承不是問題。”甘永福說。
當然,儺班純屬義務表演,大家平時跳儺並沒有工資可拿,能聚在一起,和對儺舞的興趣以及傳統文化傳承的責任感密不可分。
這些年來,在甘永福的帶領下,上甘村的儺班也進行了一系列與時俱進的改革,比如改革傳統的收徒儀式等等。
傳統的儺班要發展成員,有一道繁瑣的收徒程序。新入班的成員不僅要征得所有現任儺班成員的一致同意,還要辦一場酒席宴請大家,之后才能領到象征成員地位的儺舞紅袍。
現在,在上甘儺班,隻要你有意向,就可以免去如此繁瑣的程序而先跟班學習。
傳統的儺舞是先人用來驅邪避災的,顯然已經不再適用現代人的生活,在一年又一年的演變中,傳承之余,上甘儺舞漸漸成了一項娛人娛己的娛樂表演活動。
除了收徒程序和表演改革之外,甘永福還在當地政府的倡導下,到村裡的小學為小學生們上課,傳授儺舞歷史知識,並教授一些簡單的儺舞動作,讓儺文化在小學生心中生根發芽。
群眾認同的文化才有生命力
唐長龍是甘永福的外甥,也是上甘儺班的中堅力量之一。在他看來,上甘跳儺之所以能夠一代一代傳承下來而長盛不衰,還在於始終將老百姓需求作為發展前提。
“老百姓不歡迎,儺舞就沒有生命,老百姓歡迎,儺舞就長盛不衰。在傳承基礎上與時俱進、改革創新必不可少,特別是要讓年輕人喜歡,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參與其中。”唐長龍說。
在唐長龍看來,上甘儺班這些年來正是圍繞“與時俱進、讓群眾喜歡”這兩點來發展的,除了春節跳儺之外,在平常村民添子婚嫁等喜事之中,儺班必不可少。
在上甘儺班潛移默化的影響下下,越來越多的上甘人擺脫了春節打麻將的陋習,越多的年輕人也從手機、網絡游戲等虛擬世界中抽身,回到現實世界,通過儺舞,上甘人不僅和先人進行精神溝通,也汲取了奮進的力量。
可以說,儺舞已經深入上甘人的血液,像柴米油鹽一樣,成為上甘人精神文化生活不可或缺之物。
如今,上甘儺舞不僅深受本村人喜愛,還得到了外地老百姓的喜愛。近年來,上甘儺班還成功走出了白舍鎮,走出了南豐縣,走出了江西省,多次受邀到天津、南昌等地進行演出。
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像南豐儺舞這樣的非遺文化如何更好地傳承,滿足廣大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政府的扶持當然必不可少,非遺傳承同時的自身的改革創新也同樣重要,當一種文化有更多的人認同的時候,它就是有生命力的,反之亦然。”南豐縣白舍鎮綜合文化站站長謝衛民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