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要聞

讓優質教育惠及每個孩子

——九江推動擇校費專項治理解決“上學座位”難題

2023年03月15日08:10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超長寒假”結束,九江市中小學春季學期開學,校園再次迎來朝氣蓬勃、活力滿滿的學生。沒有了擇校費的壓力,孩子就近入學、搖號分班,市民張燕梅少操了很多心:“孩子每天睡眠充足,家裡也省下了租房和擇校擇班的開支,把錢用在‘刀刃’上,提高孩子的身體素質,培養興趣愛好。”兒子喜歡打乒乓球,新學期新氣象,張燕梅准備讓他跟隨專業老師好好練習,發展一門特長。

讓優質教育惠及每個孩子,應該以怎樣的方式實現?自2022年秋季學期起,九江市全面取消市縣兩級中小學校擇校收費,一場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的“好戲”正在上演。聚焦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目標,九江市多部門協調聯動、大膽探索,力解困擾多年的“上學貴”“擇校熱”“分班難”問題。

一次刀刃向內的自我革新

在九江,市直學校名師進入普通學校授課,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過去,九江市區的優質教育資源主要集中在老城區,新城區的學校吸引力不足。家長要把孩子往“好學校”送,優秀教師想往“好學校”擠,人人爭搶重點學校的就讀指標,“擇校熱”愈演愈烈。

如何綜合治理“擇校熱”頑症?辦學質量不均衡、優質教育資源缺乏是必須解決的問題。為此,九江進一步推進校長、教師跨區域跨校交流,採取輪崗交流、集團化辦學等方式,促進師資力量均衡配置和優化整合,實現優質資源共享,滿足孩子享受優質教育的需求。

去年秋季學期開學,九江共有1092名校長、教師參與輪崗交流。同時,建成8個教育集團,形成市區聯動、區屬共建、跨區合作、城鄉幫扶等集團化辦學模式,名校帶來管理制度、師資等優質教育資源,新建學校、薄弱學校和農村學校辦學水平逐步提升,惠及學生4.4萬人。

教育質量的整體提升,無疑是整座城市的底氣。有了底氣,更多家庭才能放心讓孩子就近入學。然而,光有底氣遠遠不夠,遏制教育亂收費現象,說到底仍然是一次刀刃向內的自我革新。對此,九江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出台了規范招生和教育收費管理工作的規章制度——

去年5月,九江市政府印發《關於進一步規范教育收費管理工作實施方案》,各學校嚴格執行收費目錄清單制度和公示制度,嚴禁增加收費項目、提高收費標准。

去年8月和9月,九江市紀委監委工作人員先后深入市直教育系統和各縣(市、區),通過現場督導、座談了解、談心談話等形式,強化領導干部和教育主管部門責任意識,推動相關部門將治理措施落實到位。同時,推動市縣兩級制定35項規范教育收費管理制度機制。

在擇校費專項治理過程中,九江市教育主管部門出台相關文件,對學校招生工作進行規范和細化,保障孩子就近入學,保障進城務工群體的孩子享受平等教育。

在強有力的制度保障下,目前九江未發現違規收取擇校費、贊助費和跳檔費的現象,學校收費行為得到全面規范。

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

九江二中初中教師張希清楚地記得,去年新學年開學報到那天,太陽晒得人暈眩恍惚。然而,暑熱天氣並沒有阻擋大家對於分班的熱情。

午休剛過,學校三樓會議室裡人聲漸起。校方代表、學生家長代表、市教育局工作人員、市紀委監委工作人員、市人大代表等早早來到會場,准備搖號。

下午2時許,搖號編班正式開始。眾人圍坐在會議桌前,輕點鼠標,14個班級,每個班55名學生,名單由電腦程序隨機生成。作為班主任的張希站在一旁,手中捏著提前抽簽獲得的班號,盯著屏幕上不斷跳動的文字,心情輕鬆又期待。

一個多小時后,學生名單全部產生。不一會兒,名單就張貼到各班級門口和信息公布欄上,方便學生和家長查看。

去年秋季學期開學,九江市直11所初中學校初一年級131個教學班、6300名新生全部參與搖號編班。自此,每個新學年的“擇班大戰”收鑼罷鼓。今年秋季學期開始,小學一年級也將實行陽光編班,進一步推動程序公開、過程公開、結果公開。

招生時,學生按片區就近入學,校長成了“觀眾”﹔分班時,名單隨機產生,班主任成了“看客”。陽光編班的同步推行,實現了起點公平,給家長、學生、校長、教師同時鬆綁。“沒有了各種請托、批條子,沒有了關系戶指定班主任和任課老師,暑假時間能夠用來陪伴家人。”校長和教師紛紛點贊。

生源均衡分配,讓教學工作變得更加純粹。“班級間的基礎差距縮小了,老師就需要通過教學成果証明自己的教學水平。”張希利用課余時間,面對面解答學生的疑惑,對后進生幫扶指導,點對點解決學習中的困難。

擇校費治理措施落地,所有學雜費、課后服務費通過“贛服通”線上平台收繳,收費標准統一且透明。“我們班主任的工作量減少了很多,能把更多精力放在教學水平提升和班級科學化管理上。”張希告訴記者,如今大家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校園內的教研和學習氛圍非常濃厚,老師願意教,學生願意學,形成了良性循環。

從“不准擇校”到“不必擇校”的探索

往年每到4月,全市招生搶人“大賽”就會拉開序幕。面對年復一年的招生指標壓力,九江七中高中教師張萌很是焦慮。今年招生季將近,他卻相當淡定。

“取消擇校,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學生回流,我們不用擔心招生問題了。”張萌介紹,去年秋季學期開學,高一年級比上一年增加了150多名學生,多編了3個班級,現在所有老師課時量都是滿滿當當的。

初中教師馬祖全也同樣高興,今年他可以拿到全額績效獎金。以前,很多學校由於資金緊張,隻能拆東牆補西牆,用政府發放給初中教師的獎勵性工資,填補臨聘人員工資和高中教師績效獎金缺額,導致初高中教師工資都上不去,影響工作積極性。為解決學校和教師的后顧之憂,九江市教育、財政等部門對市直中小學校辦學成本進行核算,並出台工作方案。全市財政追加教育投入3.9億元,切實保障學校正常經費支出,大大提升了教師的獲得感。

學校沒有了“生存”難題,九江在提高教育質量上持續發力。九江七中是全市有名的藝術特色教育學校,聚集了一批優秀的藝術教師。擇校費專項治理,留住了許多擁有藝術特長的學生。該校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唱響藝術特色教育品牌,大力發展美術、音樂、體育、舞蹈等特色教育,培育學生的藝術特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慕名而來的學生越來越多。

打破“唯分數”“唯升學率”的單一評價標准,一些學校像九江七中一樣,挖掘自身優勢,形成辦學特色,分流學生家長的擇校需求。這是該市破解“擇校熱”的又一次有效探索。

在“雙減”大背景下,每個家庭都需要更加重視孩子的綜合素質培養,對學校教育也有了新的期待。解決“上學座位”難題,九江疏堵並行,通過倡導特色辦學,培育更多優質學校,化解學位供需矛盾,逐漸從“不准擇校”向“不必擇校”轉變。(全媒體記者 劉小榮 周亞婧)

(責編:羅娜、邱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