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日報看江西

花開上栗(我與一座城)

漆宇勤
2023年04月25日08:1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作為土生土長的江西上栗人,我在三十多年后才得以細致地打量上栗,打量這個湘贛邊獨具特色的縣城。

  在2020年來到上栗工作前,我對上栗縣城並不熟悉。南北狹長的走向加上大山的阻隔,導致生活在南部農村的我年少時很少到過北部的縣城。

  上栗縣城,更多地在我的想象中存在。讀小學時,我曾經想象,沿著家門口的河流上溯,就可以抵達阻隔在我所在的村子與縣城之間的大山吧。

  大山名叫楊岐山。一條萍水河,從楊岐山出發往南,過安源,經淥水抵達湘江,匯入洞庭﹔一條栗水河,從楊岐山出發往東,過醴陵,經淥水抵達湘江,匯入洞庭。案山關依托雄峙的楊岐山,一度形成了地理的阻隔,讓上栗的南北部從民俗到方言,都明顯不同。南部靠近萍鄉城,更多具有贛文化的意味,北部融入長沙市,更多帶有湘文化的特點。

  但這座關隘並未真正阻隔文化交流與產業合作。上栗是全國花炮主產區之一。我小的時候,做煙花爆竹,是上栗家家戶戶的生計,並沒有南北之分﹔練習民間武術,也是遍及上栗全縣各村各戶的風氣,並沒有南北之別。

  前幾年,我組織了一批志同道合者沿著萍水河從上栗出發,進行一次徒步人文地理考察,深入萍水河流域鄉鎮村庄,了解家鄉幾十年來的發展變化。我深入到了萍水河的源頭楊岐山,並熟悉了上栗縣的一部分村庄。

  因為工作原因,我與上栗的市民和民營企業家打交道很多,我發現上栗的開放合作意識幾乎影響了家家戶戶。早市的攤販告訴我,在上栗的麻石街,六尺寬的馬路一側是湖南、一側是江西。夏天村民們吃飯時,端著飯碗串個門就到鄰省了。企業家告訴我,葉落兩省、雞鳴三縣的區位讓上栗人對江西與湖南同樣熱愛,讓贛湘區域合作意識潛移默化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做企業的同時,他們對文化的追求也從未止步。上栗超過半數鄉鎮設立了專門的獎助學基金會,尊師重教的風氣深入人心。

  我走進一家又一家花炮企業參觀學習。驚喜地發現,幼時記憶深刻的很多花炮制作工序早已被機器替代,那些讓工人滿身黃土灰塵的工序也已得到優化,高峰時兩千多家花炮工廠和作坊已整合升級為兩百多家現代化花炮企業。上栗與湖南瀏陽、醴陵和江西萬載一起成為國家煙花爆竹轉型升級集中區。轉型后的花炮產業,向著更加環保、更加安全、更具文化屬性的方向發展。

  一次,我隨團到湖南省工商聯和長沙市工商聯交流。我發現,在長沙市工商聯的工作手冊中,上栗縣工商聯有時會是印發文件的擴大抄送對象,上栗工商界人士很多時候也是其服務對象。長沙市工商聯在組織企業家培訓、開展經貿交流過程中,也順理成章地就將上栗的民營企業家納入其中。而上栗的工商界組織活動,眼界也始終盯著湘贛邊這個區域概念,而不僅僅是一個縣城。

  正是依托自己的產業特色和區位優勢,上栗人積極融入湘贛邊區域合作戰略,引進大批湘籍企業家入駐贛湘合作產業園,短短四五年的時間就在荒山野嶺間建成了主營業務收入近兩百億元的工業園。

  經濟騰飛的同時,上栗的城市建設也日新月異。如今的上栗,轉角便能遇見花園,供市民休閑的廣場綠意盎然,沿河老街煥發出新姿。一路走,一路品味這座城市春天裡的美好:濕地公園“泉之源”草木勃發,智慧書吧裡讀者專注閱讀,新近通車的石洋路串起一路花海與高樓……

  無論是即將遷入新居的居民,還是在新興工業園區上班的工人,這座城市裡的人們,臉上都挂滿自信的笑容。這笑容裡,是大家對美好生活和城市未來的憧憬。

  大家憧憬著,上栗宜居宜業、富民惠民的花朵越開越美。我是這些憧憬者中的一員,也是圓夢踐行者中的一員。

(責編:邱燁、毛思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