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江西樂平:黨建引領讓千年村落“古色生香”

2023年05月16日16:12 |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小字號

小坑村又名清溪村,位於峰巒疊嶂、風景秀麗的歷居山下,因發源於歷居山的一川清溪而得名,距江西省樂平市城區46公裡,全村現有居民700余戶,山林面積1.1萬畝,是國家森林鄉村、中國傳統村落。近年來,樂平市洪岩鎮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積極探索實施以培根鑄魂育德潤心為主題的黨建引領傳統村落保護工程,促使小坑村古老的歷史文化遺存在鄉村振興中煥發出了勃勃生機。

黨委“培根” 為傳統村落保護強基固本

洪岩鎮黨委按照“政府主導、規劃引領、群眾主體、整體推進”的原則,以總投資15.61億元的洪岩旅游總體開發建設項目為依托,以提升村民素質、大力發展產業、改善宜居環境為目標,在小坑村精心實施秀美鄉村建設工程。其中,對203棟房屋按“青瓦兩頭翹,白牆灰線格子窗”徽派風格完成改造。完成瀝青鋪設2600米,青石板鋪設1000米,並增設人行道和綠化設施,管線下地工程2000米,污水管網主管網建設完成3000余米,建成村級污水處理站並投入使用,清理加固清溪河道1600米,綠化中心廣場 1.1 萬平方米。另新建活動廣場、休閑平台、停車場各2處以及旅游公廁3座,較好的美化了小坑村的環境,提升了小坑村的整體功能。

傳統村落作為鄉村振興的特色保護類村庄,應充分發揮在區域地理單元中的歷史價值,兼顧經濟社會發展,尋求地方文化與社會經濟發展之間的緊密聯系。當地黨委堅持把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反哺傳統村落保護的根本,制定出台《關於推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考核獎勵辦法》等一系列文件,提升村黨組織引領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鼓勵小坑村黨支部本著因地制宜、市場導向的原則,探索利用資源入股分紅模式,實現資源經營收益最大化,鼓勵小坑立足當地特色物產,採取合作社等經營形式,活躍村級集體經濟。目前,小坑村自有楊梅園80畝,椪柑面積60畝,年產值達30萬元,2019年種植荷花100畝,馬家柚40畝,盛產期可為村集體每年創收20余萬元。一個集觀光與採摘為一體,生態旅游與產業發展相融合的可持續發展經濟模式已初具雛形。

黨支部“鑄魂” 為傳統村落保護正本溯源

小坑村歷史悠久,人杰地靈,人才輩出,民風淳朴。據記載,共出進士、舉人5位,近代博士研究生10人。村中明清時期的民居、祠堂、戲台等古建筑和古遺跡保留完好。

通過洪岩鎮PPP全域旅游項目資金支持,小坑村黨支部在原胡氏宗祠的基礎上打造了小坑村史館。胡氏宗祠始建於明末清初,距今已有370余年,總面積260㎡。在改造提升中,對原宗祠的木雕、木門等進行了保護性修繕,總體構局為“華安堂”“琴書閣”、臥室、天井,內牆布局以“千年小坑、人文小坑、古村小坑、今日小坑”四個篇章為主線,下方陳列了老紅軍留存下來的紅十軍軍刀、軍號、三眼銃、子彈,上海知青捐獻出來的合影、車票、介紹信,以及小坑分場歷史沿革、古老的農具和雨具等。天井之中擺放兩口漢白玉水缸,厚重古朴,周圍陳列有屏風、“商代文化遺址”挖掘出來的陶器、石器等。小坑村史館的建設,為前來小坑的人撫今追昔、了解當地人文歷史提供了一處好的平台。

黨小組“育德” 為傳統村落保護厚植文明鄉村

針對傳統村落聚族而居的特點,由小坑村黨支部謀劃,各黨小組依據家族家風家訓文化,挖掘整理家訓,黨員帶頭認領,牽頭做好各自家風挖掘、家規收集、牌匾制作、家訓上牆等工作,確保家訓與作風建設、家風建設相一致,發揮正能量。同時,根據居住相鄰原則,讓每戶黨員家庭戶聯系周邊村民家庭,組成以黨員家庭戶為中心的若干區域網格,通過網格化管理的方式,發揮黨員的示范引領作用,促使黨員中心戶成為群眾的主心骨,形成了“以黨支部為核心、以黨小組為基礎、以黨員家庭戶為活動單元”的“三位一體”農村黨員教育管理新模式。

在各黨小組的積極活動下,“移風易俗、鄉風文明”活動在小坑村得到了大力推進。其中,綠色殯葬改革大力推進,村庄附近71座墳墓全部遷入公益性墓地,垃圾分類也實現了全覆蓋。另外,還開展了“星級示范戶”評選、文化牆制作、開設道德講堂和組建“清溪舞蹈隊”等,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力提升了村民素質。

先鋒崗“潤心” 為傳統村落保護凝心聚力

小坑村黨支部通過設置黨員先鋒崗、組建黨員志願服務隊、挂牌黨員家庭戶等方式,創設黨員隨處可見、隨時可聯的特色微崗位,將黨員崗位設在每一棟古建筑、每一段溪水河流、每一條古街古巷上。

同時,除了黨群服務中心,該村還建設了一批兼具游客咨詢、村落文化展示、休憩公廁等公共服務功能的“黨員服務驛站”,確保黨小組活動有場所,服務有平台,經費有保障,讓村民辦事更便捷,讓游客服務享受更到位。以此,不斷提升基層組織戰斗力、樹立黨員先鋒形象,使小坑村處處有黨組織活動的陣地,有黨員活躍的身影,充分發揮了黨建引領的作用。(朱德文)

(責編:毛思遠、帥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