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糧戶朱賢清的底氣

一方方田地間,進入拔節期的早稻禾苗隨風舞動,翻起層層碧浪,溝渠內緩緩流動的清泉,順勢灌入農田,三兩村民坐在機耕道旁,不時觀察田間水源灌溉情況。6月1日一早,興國縣社富鄉橫溪村種糧大戶朱賢清來到水背村小組,看著眼前的景象很是興奮。
對朱賢清來說,更大的喜悅來自腳下土地的變化。“去年種了200畝水稻,都是從村民手裡承包過來的‘巴掌田’,機械耕作成本居高不下。”朱賢清說,苦於田塊零散、高低錯落、土壤貧瘠,自己規模種糧的願望一直沒能實現,對水稻種植的田地需求也越來越強烈。
2022年,橫溪村實施1091.84畝高標准農田建設項目,讓朱賢清看到了糧食持續增收的好前景。當年,他又流轉了300余畝農田。項目完成后,千余畝農田集中連片,三米寬的機耕道直通田頭,水陂水閘、機耕橋、提灌站、下田板、渡槽配套齊全,目前已全部投入農業生產。
“目前已經種植了500余畝早稻,得益於高標准農田建設,如今水源直通田頭,再不用為農田缺水發愁了。再過20天左右禾苗進入抽穗期,隻要做好田間管理,今年增收在望。”看著田間長勢喜人的禾苗,朱賢清不由喜上眉梢。為了降低種糧成本,實現增產增收,今年年初,朱賢清特意新購了一台插秧機。“農業補貼力度大,早稻種植補貼、農資綜合補貼等加在一起,種糧收益有了保障,這些都是我今年擴大種糧面積的底氣。”他坦言,國家扶持種糧的各項政策,讓種糧戶吃下了定心丸。
近年來,興國縣堅持把高標准農田建設作為提升糧食產能、確保糧食安全的根本措施,下大力氣打造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節水高效、穩產高產、生態友好的高標准農田,為保障糧食生產、推進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截至目前,該縣已建成高標准農田15.94萬畝,糧食產量逐年遞增,農民手中的飯碗端得越來越穩。(饒 蓓 全媒體記者 沈秋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