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3月11日,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批准2024年預算報告——

翻閱“國家賬本”,今年的錢這樣花

汪文正
2024年03月14日08:5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3月5日,受國務院委托,財政部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審查《關於202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4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以下簡稱預算報告)。3月11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批准預算報告。

  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結構性減稅降費、保障和改善民生、黨政機關過緊日子……作為中國“國家賬本”,《預算報告》反映了財政政策的哪些發力點?今年的錢怎樣花?有關部門和專家進行了解讀。

  “今年財政支出強度總體擴大”

  ——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規模28.5萬億元,赤字率擬按3%安排

  “國家賬本”反映了去年的錢花得怎麼樣、財政政策效果如何。

  2023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16784.37億元,比上年增長6.4%﹔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74573.81億元,完成預算的98%,增長5.4%。《2023年中國財政政策執行情況報告》顯示,2023年財政收入恢復性增長、保持了必要支出力度,全年預算執行情況總體良好。

  “國家賬本”也明確了今年的錢該怎麼花、財政政策如何發力。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這需要多種政策工具有機組合、發揮整體規模效應,其中既包括赤字,也包括地方政府專項債、國債、稅費優惠等其他政策工具。

  按照預算報告,今年將安排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2.4萬億元,增長3.3%﹔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8.5萬億元,增長4%。赤字率按3%安排。

  財政部部長藍佛安表示,今年財政支出強度總體擴大。在赤字率繼續保持較高水平的同時,統籌各類財政資源,加大支出強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達到28.5萬億元,比上年增加逾1萬億元,強化國家重大戰略任務財力保障,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怎樣看待赤字率“3%”的安排?

  “財政赤字率要放在總的財政盤子裡來看。”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負責人、國務院研究室主任黃守宏解釋,與去年初的安排相比,今年赤字率同樣是3%,但由於國內生產總值的分母大了,赤字規模今年達到4.06萬億元,比去年年初預算增加1800億元。

  黃守宏表示,國際上有一個所謂“3%赤字率警戒線”的說法,很多國家在一定時期遠遠超過3%,有的達到兩位數。對中國而言,這些年赤字率一直保持在合理適度的水平,隻有在應對新冠疫情沖擊時的2020年、2021年超過了3%,前些年都是在3%以下。今年的赤字率按3%安排,整體來講是適度的。

  “今年的赤字率安排既保証了政策連續性與必要支出強度,也有利於增強財政可持續性,為應對將來可能出現的風險挑戰預留政策空間。”北京國家會計學院副院長李旭紅說。

  “今年財政政策總體來看是適度加力的,關鍵是要把這些錢花好、用好,用到最重要的地方,就是政府工作報告中講到的要保障好國家重大戰略任務、保障好基本民生財力需求。”黃守宏說。

  “這些都是實打實的政府支出”

  ——新增地方專項債3.9萬億元、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1萬億元

  赤字規模有所增加、新增專項債額度適度增加、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財政政策“適度加力”有了具體的落腳點。

  政府工作報告和預算報告明確,今后幾年連續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用於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今年先發行1萬億元、不計入赤字。同時,今年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務限額3.9萬億元,比上年增加1000億元,支持地方加大重大領域補短板力度。此外,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7000億元,比上年增加200億元。專家分析,上述政策工具有望形成合力,為撬動有效投資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作為財政政策“工具箱”中的重要工具,超長期特別國債引發了社會關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鄭柵潔說,這一重大戰略決策部署既利當前、又惠長遠,既可拉動當前的投資和消費、又能打下長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

  什麼是超長期特別國債?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石英華分析,從“超長期”來看,在債券市場上,一般認為發行期限在10年以上的利率債為“超長期債券”。相較於普通國債,超長期國債能夠緩解中短期償債壓力,“以時間換空間”解決經濟發展和地方債務的不平衡。“特別”則強調資金用途,是為特定目標發行的、具有明確用途的國債,資金需要專款專用。

  發行期限較長的超長期國債有何作用?

  李旭紅分析,這與需要長期投入的重大項目更加匹配,有利於緩解重大項目的資金周轉壓力,保障項目可持續性。同時,超長期特別國債的資金專項用於支持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如科技創新、基礎設施、生態環境、民生保障等,有利於促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形成新質生產力。

  中央財經大學財稅學院教授白彥鋒認為,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體現了強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的需要,有利於更好地引領帶動社會投資。債務資金在支出過程中,將對就業、民生等起到強有力的支撐作用。

  今年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9萬億元、新增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1萬億元,兩項加起來達到4.9萬億元。此外,2023年四季度增發的1萬億元國債,大部分都在今年使用。藍佛安表示:“這些都是實打實的政府支出,能夠帶動和擴大社會有效投資,更好支持重點領域鍛長板、補短板,激活經濟發展動能,促進高質量發展和經濟轉型升級。”

  “該花的花,該省的省”

  ——堅持黨政機關過緊日子不動搖、加大民生保障力度

  一邊是結構性減稅降費降低了財政收入﹔另一邊是科技創新、鄉村振興等重點剛性支出增長,支持區域協調發展、兜牢基層“三保”底線、轉移支付等需要保持一定力度……2024年,財政收支形勢依然嚴峻。預算報告提出,做好2024年財政改革發展工作,必須落實黨政機關習慣過緊日子要求。

  藍佛安說,黨政機關過緊日子“不是捂緊錢包不花錢,而是該花的花、該省的省,做到集中財力辦大事”。

  “該花的花”,體現在基層“三保”、民生支出等不含糊。

  在財政轉移支付方面,2024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安排102037億元,剔除上年和今年一次性安排因素后同口徑增長4.1%。其中,安排均衡性轉移支付25744億元、增長8.8%,安排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獎補資金4462億元、增長8.6%。根據相關安排,上述資金將有力推動地區間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

  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是今年財政政策的“重頭戲”。中央財政安排就業補助資金預算667億元﹔中央財政安排教育領域共同財政事權轉移支付4085億元﹔中央財政安排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資金765億元……今年,財政資金將繼續為實施就業優先政策、推動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撐腰”。

  “該省的省”如何體現?中央部門將在“過緊日子”上作表率。

  從2024年中央一般公共預算來看,中央本級支出41520億元,增長8.6%,扣除重點保障支出后增長0.3%。據介紹,近年財政部門嚴格落實過緊日子的要求,努力降低行政運行成本,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合理安排中央部門支出,增加對地方轉移支付﹔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保障國家重大戰略任務實施。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強調,各級政府要習慣過緊日子,進一步凸顯了這不是一時之需,而是長久之計。”藍佛安說,財政部將持續從嚴從緊控制“三公”經費管理,嚴格執行會議差旅、資產配置、政府採購等方面的制度規定,把過緊日子的要求落到實處。同時,強化預算約束,推動精簡不必要的節慶、論壇和展會等,及時收回使用結余閑置的資金,把更多的“真金白銀”用於發展的緊要處、民生的急需上。

  適度加力的同時,財政政策將提質增效。藍佛安表示,財政部門將加強統籌協調,放大組合效應,統籌運用稅費、專項資金、政府債券等政策工具,加強與貨幣、就業、產業等其他政策的協調配合,打好“組合拳”,避免“單打一”,推動政策同頻共振。

(責編:邱燁、毛思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