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日報看江西

一刀破千竹 巧手現匠心(傳承)

本報記者 朱 磊
2024年11月03日08:1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走進江西九江瑞昌市,峰巒疊嶂間,一叢叢毛竹林修長挺拔。瑞昌竹林面積廣袤,滋養了無數的竹編藝人。

  “我15歲開始學藝,現在做竹編58年了。”73歲的田先敏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竹編代表性傳承人,隻見他舉起篾刀,對准毛竹,“刺啦”一聲,竹竿就被一分為二。青青的毛竹去蔸、去梢后,被均勻地剖成4片、8片、16片……接著劈條、去篾黃、取層、揀篾、刮篾、煮篾,變成柔韌的篾條。

  看田先敏編竹,那骨節粗大的手全是巧勁,不同大小篾條放在刮刀上,左手拿竹片壓住,右手往后拉,“嗞嗞嗞”刮篾——篾絲細如發絲,韌性十足﹔篾片寬如手指,薄厚均勻,在巧手中翻飛、穿插、扭轉、打結,最終成為精巧美觀又實用的工藝品。“當年我娘問我想做什麼,我說做篾匠。娘說做篾匠苦啊,我說我不怕苦。”

  憑借精湛的竹編技藝和對竹編工藝的熱愛,20世紀80年代初,田先敏便成立了南義竹編工藝廠。2002年,因大環境的改變,工廠遭遇困境,面臨倒閉。

  這一年,田先敏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參加了廣交會,在朋友的展位上展示了自己的竹編樣品。一家英國公司看中了他的樣品,在現場翻譯的幫助下,當即下了3萬元訂單。“這就算是找到了一條新出路。”此后他年年參加廣交會,與許多國家的客商建立了聯系,成功將傳統的竹編工藝打入國際市場

  “這是竹籬笆,出口意大利﹔這是竹火炬,銷往馬來西亞。”田先敏說。南義竹編工藝廠外,工人們正在把一件件產品裝進集裝箱裡,生產車間裡,一箱箱的產品正整裝待發。

  “傳統手藝易學難精,願意來做竹編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少。”田先敏便將竹編技藝傳授給廠裡職工,人數多達100人。南義竹編工藝廠與瑞昌市殘疾人聯合會共同舉辦殘疾人免費竹編培訓班,為殘疾人輔導竹編制作技術,培訓殘疾人60多名。

  “我16歲就拜老師為師,做竹編有40年了。”徒弟雷保紅回憶起老師田先敏當年的認真和細致,仍然自愧不如,“做竹編全靠手工,幾個小時,年輕人腰都直不起來,可師傅一坐就是一天。”

  走進雷保紅的工作室,記者看到了不一樣的竹編工藝品,這些年,在田先敏的帶領下,雷保紅創作的青花瓶、孔雀、鴨子等竹制品多次入選全國、省級工藝美術精品展。如今,南義竹編工藝廠作為九江學院藝術學院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實踐教學基地,每年都要迎來不少大學生。在眾多的徒弟中,雷保紅已被評為瑞昌竹編省級非遺傳承人,還有4個徒弟是市級傳承人。他們也像田先敏一樣,走進校園,開展竹編技術講學,共同推動非遺文化代代相傳。

  從最初的斗笠、絲籮逐漸變成花缽、禮盒、籬笆……如今,南義竹編工藝廠制作的上百種竹編工藝品和園林產品遠銷意大利、英國、法國等數十個國家,年出口產值超過300萬元。“傳統的東西好,但一定要找到傳統與市場的結合點,才能讓民間藝術有生命力,發揚光大。”田先敏說。

(責編:邱燁、毛思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