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

探訪贛鄱非遺:水墨丹青繡中來

2025年03月31日11:43 |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小字號
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豫章繡第八代傳承人余正連正在進行刺繡創作。人民網 孔文進攝
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豫章繡第八代傳承人余正連正在進行刺繡創作。人民網 孔文進攝

“水墨畫看似隻有一種顏色,但由於深淺不同,繡的時候,需要用數十種絲線層層暈染,才能讓畫作‘活’起來。”在江西省南昌市東湖區的豫章贛繡坊,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豫章繡第八代傳承人余正連正在進行刺繡創作。

豫章繡,又被稱為贛繡,是起源於江西民間的一項傳統技藝,目前題材多以中國傳統水墨畫為主,成品逼真傳神,簡潔大氣。

“我九歲時就開始跟著奶奶學習刺繡,那時主要以繡紅蓋頭、枕頭花等婚嫁用品為主。”余正連介紹,二十多歲后,余正連受到四大名繡和瓷板畫的啟發,把原來在土布上的刺繡延伸到了宣紙和絲絹上,並將國畫作為主要創作題材。

“繡國畫跟繡‘嫁妝’區別很大,過去用的棉線隻有七八種顏色,現在繡國畫需要幾百上千種。”余正連說,為了繡好國畫,余正連從簡單的花鳥題材開始摸索,后來慢慢過渡到繡有江西本土元素的名人畫作,現在繡的最多的是八大山人的水墨作品。

“繡一幅畫時,第一步要先看懂畫,看懂了以后才好下針,下針的時候一定要准,否則整幅畫就會毀掉。”余正連說,“我現在繡的這些作品中,最難的就是水墨畫,其他人沒有四五年的學徒經歷,很難把水墨畫繡好。”

目前,於正連的繡坊先后為南昌市20多所中小學、5000多名學生提供豫章繡教學服務,有效促進了豫章繡的普及與推廣。“這麼多年,我們培養出了50多位出色的繡娘,她們經常被邀請到省內的大中小學校開展教學,很多高校還將豫章繡納入到了選修課程。”余正連介紹。(孔文進)

(責編:鄒玢琦、帥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