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载编织“红军斗笠”

2020年01月06日14:28  来源:江西日报
 

  每天吃过早饭,抚州市临川区农妇易全蓉都会坐在家门口编斗笠。她编的斗笠有一个特别而又响亮的名字——红军斗笠。从12岁开始到现在,她编红军斗笠已经有57年。

  一个斗笠仅卖5元钱,平均一天只能编4个,一天的收入才20元钱。这样费时费力又赚不了多少钱的活,易全蓉却坚持50多年。“我编斗笠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出于对红军的一份感情、一份怀念。”易全蓉说。

  易全蓉是茅排乡山陂村人,今年69岁。1932年,红军某部驻扎在山陂村,准备进攻南城县城。其间,红军和村民们相处和谐,部队官兵优良的作风和待群众如亲人的行为让村民很感动,村民都非常热爱这支部队。

  为了支援红军,村民尽力为红军提供各种补给。“我爸爸是一名老篾匠,他用自己的手艺专门为红军编斗笠。”易全蓉说,不仅如此,父亲还教母亲和其他村民一起编斗笠、编草鞋等送给红军。红军走后,村里一直保持着编红军斗笠的传统。

  在山陂村长大,易全蓉从小就对斗笠有种特殊的感情。特别是看到斗笠正前方的五角星时,她感到由衷热爱。12岁那年,易全蓉缠着父亲教她编斗笠。几年时间内,她学会了全部技术,编出来的斗笠质量一点也不亚于老艺人。一把篾刀好像长在手上,毫米薄的竹丝不用看,信手就能均匀地一劈为二。

  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末期,编红军斗笠能够补贴家用,是村里的一项好产业。后来,斗笠的作用逐渐被雨衣、雨帽所代替,斗笠的市场需求大量减少,价格也没有提升。如今,村里只有极少数人在编斗笠,易全蓉是编红军斗笠时间最长、坚持最久的一个。

  “虽然编斗笠赚不到什么钱,但这是对红军一种深厚的感情。编斗笠就是为了纪念红军,记住红军的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只要还能编,我会一直编下去,让红军精神一直传下去。”(陈璋)

(责编:罗娜、邱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