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余的向导生活(逐梦小康)

记者 戴林峰

2020年02月01日07:5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图①:摄影爱好者姚明明(左)分享自己拍摄的照片。

本报记者 戴林峰摄

图②、图④:白腿小隼。

郭 红摄

图③:摄影爱好者在余志标家拍摄小隼。

记者 戴林峰摄

 

追梦人:余志标

江西婺源县江湾镇晓起村村民,曾以种茶为生,如今与鸟为邻、以鸟会友,成为专为摄影爱好者服务的向导,被称作“鸟导”。

 

余志标的记事本

谁说屋顶露台只能用来晾晒农作物?我家的屋顶就是观鸟看台。每年有1万多名观鸟爱好者来我家拍照。

 

屋顶守候

“熊猫鸟”

冬日,天刚破晓,薄雾中夹杂着凉飕飕的风。余志标拾级而上,登上自家楼顶,不少摄影爱好者已在此守候多时。

啾、啾、啾……几声清脆的鸟鸣划破晨晓,一只白腿小隼跃上香樟枝头,“咔嚓咔嚓”的相机快门声随即此起彼伏,构成了这座远山小村的一道独特风景。

镜头中的焦点,是被联合国列入《濒危野生动物名录》的白腿小隼——白脸黑眼圈、白腹黑肩膀,体形只有麻雀大小,却常把大它几倍的鸟类擒于爪下。既能卖萌,又很生猛,白腿小隼圈粉无数,成为备受追捧的“网红明星”鸟,被称作“会飞的熊猫”。

2005年左右,几只白腿小隼在老余家小楼旁的香樟树上落了户,观鸟者便逐年增多。性情豪爽的余志标乐得同五湖四海的摄影师们交朋友、打交道,索性当起了专为观鸟爱好者服务的导游。

搭楼梯、装护栏、建雨棚……过去用来晾晒农作物的屋顶露台被老余改造成设施齐全的观鸟看台,每年能吸引1万多名摄影爱好者,其中2000多人来自海外。野生鸟类摄影门户“鸟网”还将婺源联络站设在了晓起村,由余志标担任站长。曾以种茶为生的老余一家,就此吃上了旅游饭。

赏好照

品好茶

晨雾褪去,鸟儿飞远。摄影师们利落地收起脚架,下楼用餐。稍事休息,便三三两两地聚到了客厅里,作品分享会即将开始。

按键轻响,一束光从投影仪中射出,白墙黛瓦、参天古木、潺潺流水……在屏幕上一一铺陈开来,灵动的白腿小隼使画面更富张力,不用后期制作都很美。观鸟爱好者们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热烈。一旁的老余也不闲着,给每位观鸟爱好者都递了杯刚沏好的晓起皇菊。

“山里凉,喝杯热茶,暖暖身子吧。”老余笑着说。座位都是半镂空的,里面烧着炭。往上一坐,一股暖流便顺着小腿涌了上来,再呷一口热腾腾的菊花茶,寒意顿消。这些都是老余琢磨出的,由“观鸟”延伸出的附加服务。

虽然老余对登楼观鸟的游客分文不取,但人气就是财气,餐饮、住宿、售卖菊花茶、租用烤火桶……一系列衍生服务,每年能为老余带来十几万元收入。周边的村民也相继开起了观鸟民宿,“观鸟经济”在晓起村悄然兴起。

以前,村里的背包客虽然也不少,但留宿过夜的并不多。如今,观鸟爱好者通常会提前一天住下,勘地形、选角度、调镜头,早晨天不亮便登上楼顶“守株待鸟”,有的甚至连住几天,直至拍到满意的瞬间才得意而归。

林中漫步

赏古樟

近午时分,饭菜飘香。盯着照片看了半晌的观鸟爱好者们,终于坐不住了。

“开饭喽!”余志标的儿媳妇热情招呼着,观鸟爱好者纷纷落座,菜肴端上桌来。翠绿欲滴的小白菜,是自家地里种的;醇香爽口的酒糟鱼,是附近河里捞的;煎炒用的菜籽油,是镇上老油坊里古法压榨的。一桌地道的农家菜,是久违的乡土味道。

茶足饭饱,老余提议,“出去遛遛,消消食吧。”观鸟爱好者们应和着起了身,顺着青石板铺就的小道,在参天古木间漫步。眼前这棵树龄多长?哪棵樟树小隼常来?什么位置拍摄最佳?老余如数家珍。

晓起村有各类古树600余株,其中200年以上的国家一级保护树种南方红豆杉21株,国家二级保护树种香樟77株。

与鸟共生,为保护好白腿小隼赖以生存的家园,村里出台了“风景林”管理办法,成立了古树名木保护党小组,余志标便是成员之一。对攀爬古树、惊扰鸟类等行为,老余平常格外留意,一有发现便及时制止。

回头远眺,老余家那栋白墙灰瓦的三层小楼,正掩映在满目的蓊郁苍翠之中。古树、小隼、徽派民居,既是晓起村的旅游名片,也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鲜活注脚。

■涨知识·观鸟五忌

江西省林业局专家指出,观鸟有五忌:

一忌距离太近。否则鸟类会因感受到威胁而飞走。二忌穿着艳丽。鸟类对色彩非常敏感,特别是与周围自然色反差太大的色调,会引起它们的不安。三忌吵闹走动。鸟类对动态物体十分警惕。四忌投食喂鸟。人为引逗易使鸟类受到惊吓。五忌无人机拍鸟,近距离的高空飞行物会对鸟类造成干扰。

(责编:帅筠、毛思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