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南昌3月13日电 “吁吁吁......”响亮的哨子声在山脚下响起。平常分头扒拉的土鸡便连飞带跑从树林奔出,围着“老检”手里的饲料盆你争我抢的吃食,“老检”一边吹哨一边撒食,忙得不亦乐乎。这一幕发生在3月12日的光辉村野猫洞村小组。
今年44岁的吴检明绰号“老检”,是萍乡市安源区青山镇光辉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看上去矮矮瘦瘦,背稍微有点驼。这是因为他小时候患病,导致脊柱变形,落下终身残疾。虽然如此,但他很要强,也很肯干,先后做过厨师、流水线工人、搬运工,还到广东的养鸡场打过工。父亲很早过世,母子俩相依为命。他自己劳动力本来不强,母亲又常年患有严重风湿、高血压、脑梗等疾病,收入大部分都用来支付了母亲的医药费,家庭生活一直在贫困线以下。2014年扶贫工作组进驻光辉村后,吴检明一家通过精准识别,被列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母亲办上了慢性病卡,落实了医疗保障。医药费起码可以报销百分之九十以上,吴检明也开始有了一些积蓄。
“2018年是改变我命运的一年。”吴检明一边捡鸡蛋一边说起了他的创业故事。原来为了照顾生病的母亲,吴检明这一年从广东的养鸡场辞工回到萍乡。第一书记王赣萍在了解到吴检明有养殖技术后,和村委会协调了一间200平方米的废弃厂房给吴检明当家庭养殖场,脑子灵、肯吃苦的他开始小规模散养土鸡,到了年底净赚2万余元,带着母亲成功脱了贫。
尝到绿色养殖甜头的吴检明更加有了干劲,2019年将养鸡规模扩大到了1500只。“我养的这个鸡,虽然看着比普通饲料喂养的鸡个头小,但是肉质鲜美,不像普通鸡,这鸡的肉可以牵丝,而且肉紧,有嚼劲。”说起自家养的鸡,吴检明很有自信。“叮咚、叮咚”,吴检明的微信响了起来,原来是老顾客的订购信息:“土鸡蛋100个,土鸡3只。”吴检明的土鸡生长周期最少在10个月以上,之后才出栏,绿皮土鸡蛋2.5元一个,虽然比市场上更贵一些,但是坚持绿色健康喂养,深受周边群众的欢迎,甚至还销到了萍乡城里。“鸡蛋收入3万元,土鸡收入6万多元”吴检明给记者计算着自己的致富帐。“我不仅仅是满足脱贫,我要养更多绿色健康的土鸡走上致富路,以后还要回报社会。”
本来吴检明在2019年底就打算扩大养殖规模,在本村柳树坡上开荒新建养殖场。但开春受到疫情影响,工期不得不延迟。现在疫情防控的形势越来越好了,萍乡市疫情防控都从级响应降为了三级响应,他打算将自己这两年攒下的10多万元投入到新养鸡场的建设中。从养殖场建设办证到规划图设计都是第一书记王赣萍带着他一路走的扶贫政策“绿色通道”,预计今年6月份可以建成使用,养殖规模可以达到4000只。
除养鸡之外,吴检明还兼职了光辉村垃圾清运员,每天早晚两次挨家逐户收集垃圾,再把垃圾运送到集中点,虽然工作累点脏点,但每月收入有2100元。“疫情期间多亏了我的兼职和市烟草公司食堂买我的鸡蛋,这1000多只鸡每天吃食就要一两百呢。”
“路两边我要种满桃花、山上种板栗,来买鸡的顾客都可以免费带板栗回家熬鸡汤......”站在新养殖场的最高山坡,吴检明兴奋地说着他的新想法。看到他踌躇满志的样子,王赣萍笑了:“你看‘老检’现在不一样了!说起话来停桥落板、一顿一顿的,走起路来步子也大,脚下生风。”(时雨、叶洪亮、王春燕)